还有多少基层“哨子”可以吹响

  岱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一中队副中队长王坚学接到蓬莱社区反映一小区楼道有多处张贴小广告的来电,随即前往现场调查处理。这种“社区吹哨,城管报到”的做法,是该局今年推出的联动执法机制,旨在破解社区治理中缺少“有力武器”的困境。(11月27日《舟山日报》)

  社区事务纷繁复杂,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有些事情,社区看到了,但苦于没有执法权,管理起来难度很大;有些事情,涉及多个部门,但各有各的理,结果迟迟无法解决;有些事情,通过突击性行动也有成效,但整治效果难以维持长久。这些“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七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顶草帽”的现象,被基层群众诟病已久。

  社区吹哨,城管报到,相当于为基层赋权,给社区治理打造了一枚“金哨子”。“哨子”一响,城管部门第一时间“响应”,现场办公执法,如此社区“眼睛”与城管“拳头”有机结合,可以促进治理资源下沉,推动社区治理难题全面破解。岱山城管实施这项执法机制创新半年来,累计出动执法队员405人次,为社区解决178件各类疑难事项,社区治理效应正在显现。

  岱山城管探索“社区吹哨,城管报到”的做法值得肯定,但不能局限于部门推动上。站在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的高度,统筹推进基层考核改革,给包括社区在内的基层考核松绑,这样社区“哨子”才能吹响;赋予社区等基层组织对职能部门参与社会治理情况的考核权,并建立问题不解决追责制度,这样社区“哨子”吹起来才管用。总之,相关配套改革跟上来,才能让“社区吹哨,城管报到”的社会治理创新取得实效。

  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处理好“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岱山城管创新“社区吹哨,城管报到”改革,可谓牵住了基层治理的“牛鼻子”,不仅建立了一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更重构了条块之间的权责关系。餐饮店油烟忧民、违规装修影响安全、汽车乱停放堵路、垃圾乱扔污染环境……从社区烦恼联想到社会问题,从社区治理联想到社会治理,这种构建条块权责关系的治理思路和做法同样可以运用到社会治理中来。让“社区吹哨,城管报到”,成为“基层治理,部门报到”,以疏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服务老百姓的最后一公里,这是岱山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最值得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