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托起老人的晚年生活

  生老病死,人之一生。在高亭镇闸口一弄30号的一座四合院内,这里集中供养了高亭镇27位特殊的老人。除了“生”之外的人生大部分阶段,这些老人都和何水飞紧紧连在了一起。何水飞就是本期《岱山人的一天》的主人公,高亭镇敬老院院长。

  12月18日这天,冬雨淅淅沥沥。闸口一弄的这座四合院内,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长椅上,收音机播放的戏曲声悠扬于耳畔,一派悠闲的景象。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穿梭在各个房间的高亭镇敬老院里的“大家长”何水飞。“以前每天早上5点半到了。前年动了个心脏手术,大家照顾我,就不需要参与食材购买,稍微晚点到……”何水飞告诉记者,2012年,她从一名企业的车间主任转行,应聘成为高亭镇敬老院院长,这一干就是7年。

  何水飞每天到达敬老院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院内每个老人的房间。“看看他们早上的状态。老人难免生病,特别是有几个患有高血压的,需要嘱咐他们及时吃药,顺便帮他们整理下床铺……”虽说是敬老院的院长,但何水飞需要扮演着多功能的角色,如采购员、理发师、修理工、护工等。

  这不,刚查看完老人的房间,何水飞又来到正在粉刷的四合院东面活动室查看维修进度。何水飞说,这个敬老院成立于2004年3月,基本上以木结构为主,每年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进行维修,尤其是要做好消防安全。为此,她系统地学习了消防知识,并一遍遍地告诉老人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在面对一位聋哑老人时,何水飞则借助手语与他耐心沟通,询问他今天想要吃什么。可以说,每一种角色,何水飞都切换自如。“水飞啊,我的房间让他们早点弄弄好,我要休息了。”“马上就让他们去了!阿姨,你再坐一会儿,等修好了我就扶你进去……”与何水飞对话的老人叫孔雅珠,2012年10月入住高亭镇敬老院。“这里的老人有的残疾,有的没有孩子,孤苦无依。对我们来说,温暖是最重要的……”孔阿姨说,7年时间里,何院长和其余6位工作人员为他们做的点点滴滴他们都看在眼里。

  处理完院内的事务后,何水飞回到了她那间小小的办公室,开始整理台账。“说实话,刚来的时候思想也有顾虑,毕竟对养老这块不是特别熟悉,自己也担心跟老年人沟通不了。”何水飞坦言,是女儿和丈夫给了自己莫大的支持。

  上午10时许,何水飞放下手头的台账,走进了院子西北侧的厨房内,与大伙儿一起张罗老人们的午餐。

  忙活间,炊事员杨美清阿姨告诉我们,何水飞和自己的家离敬老院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但这7年来,她们两人基本上都是在院内过春节,平日也很少回家。“过年前后一个星期总是她亲自值班。每年大年初一,她都会给院里的老人们送上一碗桂圆汤……”杨美清说。“每天院内的事太多了,再说回家也没啥事……”真要让何水飞说说每天都干了啥,这位57岁的“一院之长”却挠头了:“也不是什么大事,我觉得这些老人的事就是我的大事……”

  老人的日常生活是“大事”,生病了就更是大事。当和记者说起院内生病的老人时,何水飞的面容凝重了很多。

  7年里,好几位老人在这个大院里走完了一生。而每位老人的离开,都伴着何水飞的眼泪。何水飞就如同老人的女儿一般,为老人们张罗后事。净身、穿寿衣、入殓……何水飞说,自己既不封建也不迷信,只是希望这样能让老人“走得有尊严”。这也深深感动了院里的老人。这些孤寡老人,因着“无儿无女”,性格看似乖戾实为自卑,当看到院长如儿女般为孤寡老人送终后,他们内心深处的担忧被渐渐抚平了。“虽无血缘,但胜似亲人。”正是何水儿的处处用心,让这座四合院在冬日里也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