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东渡是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原因多重,影响深远。从主观上看,徐福东渡反映了人类对长生的企求和对财富的追求。从政治上看,徐福东渡则是因为生存逼迫而引发的一次重大移民事件,客观上促成了东亚历史上有记载以来最早的大航海事件,并由此书写了早期中国先民向海外殖民的历史。
一切结果的出现,都有其前因和条件。那么,二千年前的秦,在当时那样的历史和技术条件下,是什么促成了徐福东渡呢?
秦始皇相信,人可以成仙和长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的想法并不少,或者说,这样无知与狂妄的人并不只是少数,而是很多人的共识,并且有极为悠久历史文化为基础。
首先,人们相信上帝的真实存在。在甲骨文中就出现“帝”“上帝”名称。在殷商时代,上帝具有很大的权威,是管理自然和下国永远的主宰。周代开始,“天”与“上帝”成为并用的两个“至上神”,其存在的基本特征就是永恒与无所不能。
与西方上帝不同的是,中国神则是在上帝这个众神之神之下,还有一种类似上下级关系的神系统。由于神观念的长期发展,到战国时期,终于出现了与“神”略有分工的“仙”的概念。神主要指超自然的存在,比如山川河岳动植物皆可成神,而仙则是那些经过坚持修炼和服药而成长生不老的人,所谓“三十六天天上天,白云里头出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变,只是凡人心不坚”,这是跟人最直接神类。《庄子》说“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能乘白云,悠然到天上的上帝之乡,达不生不死之境界,这是人人向往的,而这些又是可以通过服药到达的。对于秦始皇这样的人,他在人间该干的事都干成了之后,其最后的梦想也只剩下长生和万寿无疆了,因此其诱惑力该有多大就是不言而喻了。人都有长生不老的梦想,但只有秦始皇有通过集国家之力,去求取仙药的能力。所以徐福东渡有了观念的支持和实力的支撑。
其次,只有徐福这样的人才能去做成。徐福是当时所有修道方士中的翘楚,这一点无疑,否则不会被秦始皇信任,而且几次不成,还是能坚持徐福寻仙的行动。但是作为方士的徐福,对于长生的观念,一定不会比秦始皇的理解高明多少,只是最后发现寻仙不着、炼丹不成而大难将近的时候才不得不远离故乡。那么他为什么敢于冒断头的危险而承担寻仙的任务呢,从几次向秦始皇要钱的情况看,还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没有这一点基本的人性,不要说徐福东渡事件不会发生,几乎历史上很多其他重大的事件也不会发生。
邹衍的“大九州”地理观念,提供了人们走出传统空间信心。邹衍约生活于前305年——前240年,与秦始皇和徐福同时代,而年长他们几十岁。邹是齐国人,生长在海边。《史记》说他,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边无际。他又把这种逻辑方法推广到宇宙和地理学的研究上。先列中国名山大川,深谷中之禽兽,水中地面所生长之珍贵物类,因而推之海外,最后推到人所不能见的东西上。在他心目中,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却只是他心目中的九州之一,中国内也分九州,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有很多,那才是所谓的九州。每一州有小海环绕,有大海环绕其外,那才是天地的边际。这就是邹衍的“大九州”地理观念。这理论现在看来荒诞不经,却反映了战国末期人们对世界地理的推测,而这种观念和推测无意中则是大大超越了前人的地理知识与局限性,扩大了人们的心胸,为冒险家和探索者提供理论依据。
早期欧洲人认为,只有北半球有大陆是不正常的,向南一定还有大陆,否则北半球就会倾覆,因此向南寻找,结果发现澳洲,接着再发现南极洲。徐福能最终向海外发展,他们也有一个信念,只要向东,一定有蓬莱等神山,一定有可以寄生的地方,因为邹衍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他们知道的世界之外还有更大世界的信息。
航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东渡的物质条件。没有理念的支持,人们很难有超乎寻常的规划与实现这种规划的坚定信念,但是没有实际的物质与技术条件的保障,人们很难有实际的行动去实行这种规划并且取得成果。对于大海航行,其实必须解决的首先是船只问题。
徐福东渡所用船舶,未见有文献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寻找旁证资料来推断徐福东渡时候的用船。徐福生活在战国之后的秦代,而现在考古发现知道,中国人用船的历史很早,在他五千年之前的河姆渡人就有船,而这个时间之长是他到今天这个时间的两倍以上。当时秦始皇对他有求必应,他的船舶应当是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而历史上对于稍早于那个时代的船只已经有零星的记载。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76年)我国在长江和黄海沿岸已经有了用于水战的战船。《文献通考》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549年夏的一次水战,说楚康王十一年,“楚子为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还”。公元前525年,吴国派公子光率舟师逆长江而上攻打楚国,结果反而被楚国俘去王舟艅艎。《越绝书》则记载当时已有大翼、中翼、小翼之分,分工细了。这说明已经有高品质与先进的工具存在。这些当然还是一些内河用舟,有的可能受不起海上风浪的打击,但是到公元前474年,越王由会稽(绍兴)迁都琅邪(今山东诸城东南),随行者有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这浩浩荡荡迁都行动,使用的庞大船队是走海路的,而且比两百年之后的徐福东渡规模还要大。而徐福那个时代,船只无论从大小和技术设备,比越王迁都那个时代要先进很多,比如使用风帆,甚至出现了高大的楼船等,当然他们还会利用洋流和季风,以及可能掌握有新石器时代先民积累下来的向海外移民的经验。一旦具备这种条件,他们东渡就不会比越王迁都难多少了。
(邵鹏,工作单位:宁波市象山县志办;联系地址:象山县丹城东谷路117号 象山县志办407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