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徐福与蓬莱 > 文化域风

穿越五千年来看你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20年1月16日 13:18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从三皇五帝的远古时期,到你我举手投足的当下,按照传统的说法,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读过《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知晓“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故事,从中了解到中华民族绵长的文明史。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在漫长的悠悠岁月中,我们的先祖们沐风栉雨,生生不息,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开化,以智慧、以思想,以制度、以道德,铸就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之鼎。

  有人说,一千年前看北京,二千年前看西安,五千年前看良渚。今年,我有幸两次来到余杭,拜谒了五千年间中华大地上独一无二的良渚古城。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全世界看到了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的起点。

  在良渚文明发现之前,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而今,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意味着中华文明之起源与国家之出现,比以前整整向前推进了1500年。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良渚文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承认。

  我从号称千岛之城的舟山群岛涉水而来。五千年前,已有人类在舟山的马岙繁衍生息。在那儿,先民们背山面海,夯土筑墙,以99个大小不一的土墩,围成了原始的“海岛第一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这块海滨盆地开发成了富有灵性的“海洋文化的发祥地”。

  《左传》有云:“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是否能假设:如果东南沿海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那么良渚文化和当时“海上河姆渡”的海洋文化一样,是不是同属中国的第一个王朝——虞朝。或许,同属吴越地区的的舟山群岛,就是良渚文化的一个分支。

  我从两千年前的蓬莱仙岛扬帆而来。舟山群岛的岱山,古称“蓬莱”。方士徐福受秦始皇派遣,携五谷种子,率数千童男童女和百工巧匠,几次东渡,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最后来到“平原广泽”,自称为王,不再归来。五代后周和尚义楚在《义楚六帖》中称:“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照此说法,最大的可能,徐福是到了日本,成了日本的开山祖爷之一。

  不知道徐福最终是否去了日本、韩国或是美洲,但我更加愿意相信,在徐福海上求仙的茫茫航程中,曾经途径舟山,暂作休整,或是补充给养。马岙土墩中出土的陶罐上有几千年前的稻谷痕迹,被认为是古越“稻耕文化”东渡日本的实证。或许,位处太平洋西岸、漫长海岸线中段的舟山,就是徐福出海远航的中转地之一,继而成为“中日文化传播的中继地”。

  我第一次来的时候,正是仲夏季节。良渚遗址公园里,荷花开得正艳,如同年方二八的少女,亭亭玉立;水稻正在抽穗,正如弱冠之年的少年,血气方刚。我难以想象,5300年前的良渚少年少女,在没有任何铁器的条件下,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行走了多远的路程,攀越了多少的山岭,才能以“草裹泥”的方式,建起了这座800万平米的良渚古城。

  我第二次来的时候,已是晚秋时节。良渚遗址公园里,兰花草满园吐芳,恍若胡适先生红袖添香、手持书卷的庭院,而此时,水稻已经弯腰低首,颗粒饱满。在这片土地上,良渚先民用河水灌溉田野,用泥土烧制陶罐,用璞玉打磨玉器,在勤劳和智慧里升腾起中华文明的曙光。

  有人说,动物有一个从陆地到海洋再到陆地的轮回过程,人类起源于海洋,所以人类在胚胎的早期还会出现鱼类一样的腮裂。现在,我正像鱼儿洄游一样,从海岛出发,千转百回,来这里瞻仰五千年前的文明。而其实我只能从一块块历史的碎片中,搜寻深涵的文化底蕴,拼凑出那一刻曾经的动人故事。

  穿越五千年来看你,或许我应该在莫角山上,摆设酒席,供奉香烛,顶礼膜拜,恭敬先祖。或者,还应该像苏东坡那样追昔抚今,感怀生情,作诗一首,缅怀故人。只可惜,我来去匆匆,又才疏学浅,没能在此稍作停留,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

  穿越五千年来看你,我更愿意沿着时空的隧道,溯源而上,回到那个餐风露宿的年代,成为其中的一名健壮少年:一起挽起裤管,肩扛石料,搭建起万人敬仰的瑶山祭坛;一起光着脚板,下到田里,栽种下绿意葱茏的原始稻秧;一起俯下身子,精雕细琢,打造出堪称经典的“神人兽面纹”。

  我绕行公园一圈,阅读每一个厚重的文字,勾画那一幅幅耕耘狩猎的生活场景;观赏每一件陈列的玉器,惊叹于纹饰精美的工艺和匠心;登上高高的莫角山,遐想当年“中华第一城”的王者气象……

  在夕阳余晖中,那一望无垠的湿地上,一丛丛狼尾草和芦苇花正迎风招摇,仿佛与我们挥手作别,而良渚文化的前生今世,那一个日月传奇,将在这里生根发芽,不断延续。

 
来源: 作者:吴言 初审编辑:刘王明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年味浓浓 百姓欢颜
探索“订单”农业 赋能乡村振兴
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天目山一号”...
青年宣讲员研修基地挂牌 助力理论...
“村晚”一开场 年味扑面来
我县居民健康素养和烟草使用监测...
【攻坚突破 实干争先】探索“订单...
县政府召开第三十九次常务会议
县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传达贯彻...
浓情腊八 “粥”暖人心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关于我们 |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