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我在岗

  老教师退而不休用脚步捍卫初心

  (记者 金柯妤 黄伟)每天早上8时左右,翁维定就会和其他几名志愿者会合,走在前往闸口一村居家观察人员住所的路上。“目前,我们村有10户居家观察人员,他们分散在村里的各处。”对10户居家观察人员的居住点,翁维定了如指掌。

  疫情发生后,我县退休教师翁维定退而不休,自1月22日以来,主动报名参加闸口一村党员突击队,巡逻、宣传、值班及安抚居家观察人员情绪,用行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被问及为何会报名参加党员突击队,每日在风雨中奔波时,翁维定告诉记者:“闸口一村外来人员复杂,我是党员,有责任也有义务站在抗疫一线。而且从教期间,我自修过一点心理学,这种时刻我尤其能理解居家观察人员的心情,比起生活物资的需求,他们更需要安抚情绪。”翁维定在和居家观察人员沟通时,往往能一语中的,平实的语辞中给予对方以信心。“今天起,你可以自由活动了,但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你还是要做好防范措施,尽量少走动。”面对这位独自一人居住了15天的新居民,翁维定打心眼儿里关心他,两人的交情也由此更深些。解禁当天,想到这位新朋友平安度过观察期,翁维定喜笑颜开地来到他家,送上了祝福与叮嘱。

  此时,翁维定的手机突然响起。一位居家观察人员致电给他,想请他采购些牛奶、果蔬等生活物资。

  雨依然在下,翁维定和其他志愿者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雨中……

  战“疫”一线中的一次特殊相见

  (记者 施佩佩 通讯员 董兰兰)2月10日上午,在金塘卡点,县公安局民警程国均正一丝不苟地登记核实着“三返”人员的身份信息。

  程国均今年已经58岁了,还有2年就退休了,他说这样严峻的“战斗”,可能是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了,他想在一线,守好进入岱山的第一道大门,“只要一天还是人民警察,就应履行好一天的职责使命。”程国均说,自己虽然年龄大了点,但比年轻同志多一些经验,也希望自己能给他们做个榜样。

  在工作间隙,程国均远远地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背影。他马上拿出手机打电话,但迟迟未有人接听。于是,程国均上前拍了拍那人的肩膀:“程雨?”由于两人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程雨愣了一下,当认出是父亲的时候,既惊喜又意外。

  “岱山和定海距离不算近,在日常工作中我几乎不会和儿子相遇,更别提并肩作战了。”程国均说,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父子二人就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直没有见过面。

  “别忘了做好防护,吃好点,别太疲劳了……”程国均对儿子叮咛了几句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埋头又忙碌起来。

  程雨告诉记者,他从小就为有一个警察爸爸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自己也穿上了警服,实现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愿望。

  一个老骥伏枥,三十年如一日担当不减;一个青年有为,用忠诚和坚持与父亲并肩而立。疫情当前,这对父子兵同心共进,冲锋前行!

  集中医学观察点里的“逆行者”

  (记者 徐佳佩)早上,集中医学观察点紧闭的大门外,远远地出现一抹白色身影,这是林光平正骑着电动车匆匆赶来。今天,林光平的主要目的是给两名“医观”人员做最后一次体温测量,如没有任何症状,便可发放解除医学观察告知书。

  林光平是岱山医疗健康集团秀山分院院长,也是集中医学观察点里的唯一一个驻点医生。观察点接收的大多是从重点疫区回来,或与重点疫区人员有过接触的人群,从除夕启用至今,这个观察点每天都有新进人员。从最初的6个人到现在的46人,最多的时候达到61人。一有新进人员,就要完成全套面访程序,“每天跑,跑几次都记不清。如果一天来四批,我就跑四次,如果来两批,我就跑两次。”

  家里的老母亲心疼儿子,让他回家吃顿热乎饭,但面对老母亲的盛情邀请,林光平只能狠心拒绝,“想去,但不敢去也不能去。”“我妻儿在定海,父母在东沙。儿子放假到现在,就除夕跟他碰过一次面。”林光平把时间都留给了工作,他严谨、踏实的身影不仅给共同奋战在一线的“战友”们吃下了定心丸,也给被观察人员带去了温暖。“让我到楼下去透透气吧。”“我不想吃这个。”“我头痛。”……这些类似撒娇的话语,出自被观察人员之口。面对这些诉求,林光平释放出无限的耐心与责任心,“住久了,心里难免会有小情绪,我能做的也只有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安抚他们,尽我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

  我是“串门人”也是“守门人”

  (记者 周婷 通讯员 金思思)走进竹屿社区,赫然醒目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张战“疫”作战图:上面清晰地标示着15个住宅小区,以及每个小区关注人员数量、关注时间期限,图上的数据还实时动态更新。

  15个住宅小区、11400户、28000余人,这组庞大的数据,竹屿社区党总支书记何群波早已烂熟于心,作为社区工作者,走街串巷是常有的事。而疫情期间,他们每天的步数是以“万”为单位的。

  鉴于竹屿社区范围广,居住人群较为集中,外来人口也比较多,何群波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严密部署,层层分解,采用地毯式排摸,包干到户,全力做好摸排追踪、消毒防护、宣传教育等工作,确保责任明、底数清、信息实。

  相比“串门”,“守门”则显得更紧迫。自抗疫战打响以来,何群波带领着全体社区工作人员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立志守住家门口的平安。为了节省时间,社区工作人员常常是一口饼干、一口面包、一杯水对付着就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考虑到大家的营养需求和身体状况,何群波对社区工作人员作了合理排班。而为了让其他人有充足的时间回家吃饭,何群波总是值守在社区办公室,一碗泡面就是她的一顿饭。

  20000多分钟的通话时长,电话排查10000余户,张贴温馨提示4000余张,办理城区通行证1500余张,管控居家观察人员164户409人……这是到目前为止,何群波以及社区背后的无数“合力”用时间和汗水共同完成的“考卷”。

  疫情不退我也不退

  (记者 周婷 通讯员 李海弟)“请队长放心,我们会全力维护好疫情期间执勤辖区口岸的安全稳定。”2月17日上午8时许,浙江舟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民警陈航航通过钉钉视频会议平台,向该队领导汇报了执勤点的工作情况,并再次拒绝了换班执勤。“岛际交通不便且乘船时间长,疫情感染的风险较大。”陈航航所在的执勤点位于衢山岛,距离该执勤二队所在的岱山岛大约20海里,执勤人员换班需要换乘汽车、船舶,来回至少需要4个小时。

  为了不让战友冒岛际交通中的感染风险,陈航航毅然决定继续坚守海岛执勤点,正如春节前为了让战友提前回家过年,他主动请缨接替战友下海岛驻点执勤,等待着节后再回河南老家探亲。没想到被一场席卷全国的疫情留住了脚步,原本只是2周的执勤期,已经拉长至6周。“疫情不退,我也不退,守好海岛辖区口岸的安全稳定是我们的首要职责。”疫情突发以来,作为执勤点带班民警的陈航航带领3名队员严格落实该站各项口岸疫情防控举措,并结合岛内实际,多形式开展疫情防控阻击工作。

  陈航航等民警的付出也得到了群众的热心回馈。“谢谢你们,请收下这些口罩,注意保护好自己。”近日上午,正在该执勤点办公的民警们意外地收到了一位群众赠予的20个口罩和深情谢意。

  据了解,自疫情防控以来,陈航航所执勤的口岸始终保持零确诊和零疑似病例的记录。正是这些“千岛卫士”的守护,才有了海岛一方的安宁。

  我在“第二故乡”抗疫

  (记者 龚碧瑜 夏峥鸣)“我居家观察的时候,有什么需要一个电话你们就来了,特别及时,真的很感谢这段时间你们的关心和照顾!”2月14日一早,一位刚刚解禁的居家观察者欣喜地对吕乃见一行人说道。这已经不是吕乃见第一次被“表扬”了。

  一口流利的方言,社区随访、入户排查、防疫宣传、为居家观察对象送生活物资……表面看来,吕乃见和其他党员志愿者没什么区别,但其实他还有个特殊背景——他来自安徽,是岱山新居民。

  吕乃见来岱山工作已经有十多年了,是舟山市安徽商会岱山县分会会长。原本,他计划年前与妻儿一起回老家和父母团聚,然而,疫情阻碍了他回家的脚步。“疫情发生,出行很不方便。再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防控需要有人站出来,这种时候我们不上谁上?”

  春节期间,吕乃见和20多名没回老家的会员一起,一直奔忙在抗疫一线。“这么多老乡在这里,人多就有力量,而且沟通方面我们都比较了解,也有一定的优势。”

  疫情期间,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吕乃见多方联系,从外地紧急采购口罩300只,免费分发给会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吕乃见还心系疫情防控前线,动员会员们慷慨解囊并带头捐款2000元,到目前,安徽商会岱山县分会已募集捐款2万余元。吕乃见说道:“岱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既然没有回第一故乡,就留在第二故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吧。”

  不回老家、不添乱,为第二故乡作贡献。吕乃见坚信,有全国同胞的共同努力,大家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疫情。到那时,再回老家探望老人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