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镇是我县开展“污水零直排”的先行试点区域之一。近年来,东沙镇以“两山”理念为指导,将“绿色生态”作为高质量发展动力,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并进,让小镇焕发出新的生机。
环境改善迫在眉睫
走进余金工业小区,占地约30亩的岱山华晨聚氨酯有限公司厂区,干净整洁。
“以前,厂区环境没这么好。”该公司办公室主任余成军说,公司成立于1985年,厂区附近曾聚集制鞋、汽配、玩具、微电机、电器配件等一批小微企业,而这些企业就夹杂在一片居民区内。“工业区噪声大且污水问题严重。”余成军说,尽管当时大多数的工业废水经过了预处理,但预处理后的废水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河道,环境改善迫在眉睫。
在余成军看来,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自我革新,寻求破题转型提升之路;另一方面,东沙镇重点加快推进小微园区和孵化园区建设,抓大促中育小汰劣,收储闲置厂房改造标准厂房,为优质成长型企业孵化腾出发展空间。
腾出空间焕发生机
2017年,东沙镇成功入选我市汽船配特色小镇培育名单,聘请业内知名团队详细规划,精准定位、布局项目。
设施完善、面积扩大的干净厂房,簇新的汽配件生产机器……去年,舟山市恒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从余金工业小区搬入东沙汽船配小镇。于此同时,该公司也由原先生产电器配件转型为生产汽车配件。
“原先的电器配件生产,年产值只有近二百万,现在改为生产汽车避震器配件,年产值预估能上千万。我们的目标是从小微企业升级成为规上企业。”舟山市恒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傅贤彪满怀信心谈到企业未来发展。
围绕汽船配产业分布,东沙镇还在生态保护方面做文章,有效融合小镇的生态、旅游、工业等要素,开展洁化、美化、绿化等村镇整治工程,预计投入6500万元。
续写生态行稳致远
东沙镇除了做好老旧工业小区“腾笼换鸟”工作外,2018年,在我县全面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之际,投资2600余万元,建成了东沙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工程。
在新建造的东沙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及预处理后的纳管工业废水由管网收集,自流进入粗格栅,去除较大的悬浮物质后,自流进入调节池。经过厌氧、缺氧、好氧段等多道工序,原本呈绿色并伴着大量浮沫的污水变得清澈。
据东沙镇污水处理厂运营负责人朱培东介绍,纳管范围包括东沙工业基地、余金工业小区、江窑工业小区、岱北工业小区以及周边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废水经过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最终才排入大海。
此外,东沙镇还委托第三方舟山境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做好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行及配套污水管网的巡查工作。每天定时检查5个污水泵站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抢修。
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源。如今的东沙镇,行稳致远的生态框架和基础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