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这一伟大事业,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寄托着国人的梦想和期盼,值得铭记和镌刻。全面小康,连着的是每一位群众的生活,它就在人们幸福的一颦一笑间,在一个个家庭梦想成真的鲜活故事里。今天起,县融媒体中心陆续推出大型新闻行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
“阿伯,这两天身体还好伐?”“还不错。”“每天腹透做好,情况如何?”
9月8日一大早,长涂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沈孟杰再一次来到他的签约服务对象徐岳清家里,为他检查身体,叮嘱他平日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对于这样的上门送医服务,徐岳清感到很满意。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我县加强医疗救助保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群众小康之路加装了“健康护栏”。
每月数百斤的药再也不用出岛开
今年62岁的徐岳清患肾衰竭已十多年,每天需要腹透,每个月大量的腹透用药需要出岛去配,海岛进出不方便,日常开药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但从2017年开始,在沈孟杰医生的沟通帮扶下,徐岳清每个月的腹透用药都会按时送达“家门口”,他再也不用自己出岛配药,心态放松了不少。
“我每天要使用4斤装的腹透药水4袋,以前,每个月的用药我得自己跑去高亭配,还要通过快递寄回长涂,费用多不说,要是遇上台风或是大风天气,就很糟心了。”徐岳清告诉记者。
用药问题解决了,徐岳清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愈发明显。连续几次复查,肾衰竭现象也有所缓减。
“像我这样的病,心态好很关键。”采访期间,徐岳清精神头不错,脸上也时不时露出笑容。“既然得病是改变不了的事实,那我就乐观地接受它,对抗它,身体状况也好了许多。”
要不是医保报得多这病真看不起
每月腹透药水就要用数百斤,问起看病费用时,徐岳清长吁一口气说,要不是医保报销比例越来越高,这病还真看不起。
“2008年,农保住院报销比例是28%左右,现在提升至50%左右。”徐岳清告诉记者,别看这只是几十个百分点的变化,对他这样长年累月吃药的病人来说,减轻的看病压力,真的非常大。他大致给记者估算了一下,过去每个月治病要花费六七千元,现在每个月大概一千五六百元。
这些年,除了看病压力不断减轻,看病的条件也越来越好。据悉,长涂镇中心卫生院重建启用后,当地群众的看病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
“印象中的老卫生院环境脏乱差,而现在完全不一样,干净、敞亮,看病时心情也好了。”徐岳清说,镇里的卫生院医疗设备也基本跟上了,而且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半年还可以享受一次免费全身体检。
小病小痛不用坐船跑镇里县里了
下午2时,港南村村民方雪清午休过后,来到“海岛健康小屋”监测血压。自去年“海岛健康小屋”落户东剑、港南两个村后,身体有点小病小痛,方雪清就会来到这里诊治,再也不往镇里县里跑了。
据了解,在大长涂岛上,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十分高,不少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往看病拿药,都要坐渡轮出岛,现在有了干净整洁、药品设备齐全的“海岛健康小屋”,老人们免了舟车劳顿。
“这里有药,有设备,基本都在这里看病。真的方便又省事。”方雪清说,去镇上需要乘渡轮,渡轮一般是半小时至一小时一班船,遇到急病真是等不及,现在这一烦恼也没了。
近年来,我县通过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化项目建设、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眼下,我县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