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经济  >  现代渔农业

咸咸的记忆,定格的海味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20年10月22日 10:42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这两天,许老师找我讲讲双峰盐田收储的事情,我寻思着自己确实是个相对合适的讲述者。我家就住在双峰盐田北侧,遛个直弯就到了千亩盐田,我的奶奶一辈曾经在这里挥汗如雨,又亲身经历了盐田收储过程,可以说自己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我印象中,盐田晒出来的盐是咸咸的,盐民的汗水是咸咸的,这具体是什么味道,我叫它定格的海味。

  盐田中的日晒盐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岱山90后,对双峰盐田的印象,停留在小学时放学路上看到的情形,田子方格的小块盐田里,邻居大伯们戴着大草帽、挽着湿哒哒的裤腿、穿着长筒雨靴,在夕阳下推着盐耙,来来回回把盐集中往一堆,然后把白晶晶的盐乘进畚箕里,用扁担挑着到堆成小山的盐堆里。邻居大伯们大多皮肤黝黑,在夕阳照射下看起来就是黑亮黑亮的。20多岁回家乡工作后,就很难看到这种景象了,盐田里鲜有碰到人在劳作,隐约印象中就是黑膜包裹着堆成小山的日晒盐。

  平时家里并不会聊关于盐的话题,母亲也从来不买盐,所以当时并没有对平时吃的盐有太多关注。直到那年,学农归来的我想给家乡的沙洋晒生拍个宣传视频。当时岱山的沙洋晒生已经获得了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我们当地的“沙地三宝”,晒生的制作原料就是沙地花生和盐,制作晒生最多的数沙洋到龙头一带的农民。晚上我骑着电动自行车,来到沙洋农民家拍摄晒生制作的时候,惊叹于本地农民说话:晒生一定要用我们本地日晒盐煮,这样才有咸鲜的味道,其他地方没有这么好的日晒盐,所以外地货一混进来,就马上能吃出来。

  这样让我突然对日晒盐另眼相看,凑巧的是我大学同学那几天托我捎点岱山日晒盐过去,说是亲戚有大脖子病,吃不了超市卖的工业制盐,点名就要日晒盐。好奇之下,我去询问了母亲,才知道日晒盐含有碘及微量元素,有益于人体健康,自家的爷爷奶奶都晒过盐,自家在盐田还有份额,每年村集体都会发点盐,让本村人自己食用。从那一刻开始,我突然觉得天天能尝到这股咸鲜的味道真幸运,拥有盐田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盐田中的海篷子

  在浙江农林大学学农的时候,一直惦记着海岛能否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业,从大一开始我接触到了海篷子这种植物,这种植物不像多数植物那样,需要淡水灌溉,而是一种耐盐碱作物,常常生长于滨海一带。回到家乡就业以后,一到秋天,我就在荒废的双峰盐田里发现了成片的红色,那就是海篷子,我感到很兴奋,想在盐田上试种。

  这种植物能在盐田生长?那必须要有灌溉条件啊。于是我主动去了解了我们双峰盐田的历史、晒盐的基础设施、晒盐过程等等,一了解发现奥秘太多了,并深深被前人的毅力所折服。双峰盐田能够成为盐场,是好几代人的努力结果。岱山的制盐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岱山是浙江主要产盐区之一,生产的日晒盐曾是“贡盐”。清代以前那代人还采用煎煮法制盐,嘉庆年间,岱山盐民王金邦创制盐板,解放后的60年代,盐民开始使用滩晒的方法,也就开始了盐场建设,20世纪80年代就有了现在的双峰盐场。

  5000余亩盐场,是前人选择沿岸平坦滩涂,一担一担、一耙一耙,开辟成泥场,再形成盐场。可以说盐民终日重担不离肩头,产盐100斤,要挑泥、卤、水约100担,俗称“百斤百担”,而且必须在炎炎烈日下紧张操作,一旦遇雨,制卤、辟场、运卤等工序就会前功尽弃或事倍功半。周边纳潮的水渠、外延河道闸门等等都构成了这片土地的引水网络,可以说“取之于海”的制盐生产,让盐场和外部环境构成了强大的海水和淡水循环系统。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啊,碰巧的是我想在试种的盐田,恰巧是我奶奶曾经耕耘过的那块。盐民的坚韧勤劳的基因,是不是也在我血液里流淌,能够流淌着咸味的汗水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盐田中的破损渠

  引水渠和放水渠是不一样的,引水渠引的是海水,放水渠放出去的是淡水,整个过程就是海水结晶的过程。现在去盐田上仔细看,渠是用不规则的石块垒起来的,中间留出大约一脚宽的道,但是沿着渠走,你很快就会发现,好多地方是被堵住的、或者长满了野草,下不去脚。是啊,现在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晒盐这种看天吃饭、辛苦万分还挣不到多少钱的活,也就村里的老大爷干干了。

  就这样,双峰盐田收储在2018年开始了,盐田按照性质来说所有权是国家的,村集体只有使用权,看着荒废的盐田成为一大资源浪费,这对本就缺少建设用地的岱山而言,必须想方设法去盘活吧。收储中,我看到那些盐民含着泪目感慨:一辈子在这里,一步步看着盐场在闻名全国,到现在的盐田收储,真心不舍得啊。舍不得的是那份曾经耕耘的时光吧、曾经流汗的时光吧、曾经丰收的时光吧。盐民、村民、盐场都得到了安置,看,这是我们进步的步伐啊。

  未来这片盐田上,会有更多欢乐的笑声、会有更多来往的新人、会有更多美好的时光,这张蓝图已经绘在了我的脑海,我想这里的吹过的风依旧是咸鲜咸鲜的,这里定格的时光一定充满了温馨的海味。

 
来源:岱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灵姬 初审编辑:陈慈君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税收大数据“画像” 助力海岛经济...
医防协同促健康 我县开展中老年人...
岱北水厂加紧建设 工程总进度过半
浙江省十一县市(区)中国画作品...
更便捷 更优惠 更灵活 我县进一步...
岱山岛新增为台风登陆点
国网岱山县供电公司:未雨绸缪迎...
我县再添2位“浙江金蓝领”
舟游列岛 携手共进 岱山文旅开展...
县工会志愿服务大队举行成立三周...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