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文化  >  岛屿文化

煮海成玉,沧海盐田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21年1月19日 10:30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日本作家片平孝年轻时为了发泄青春期的多愁善感,只身前往撒哈拉沙漠旅行。在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漠中,途遇盐业沙漠商队。那些冒着生命危险运送食盐的身影深深感动了他。从此他对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从那以后,他一直都奔波在世界各地,采访盐的产地,研究盐的结构,探索盐的奥秘。

  根据多年的经历,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作《盐___来自海洋的宝石》。他称盐为海洋的宝石,是有依据的。

  从外形上来看,当一颗颗平淡无奇的盐粒放在显微镜下,那些司空见惯的盐或方正、或金字塔状、无色、透明,呈现在你的面前,宛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熠熠生辉。以色列的设计师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件衣服堆在死海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附着在衣服上的结晶不断增加。直到两年后取出,人们看到的是一件的白色晶莹剔透的礼服,像冰雪女王的礼服,设计师给它取名为“海盐新娘”。你会惊叹如此巧夺天工般的工艺,竟然出自稀松平常的盐之手,不免大大震撼了。

  无独有偶,陈益先生也写过一本有关于盐的书,书名叫《煮海成玉》。书中以散文的手法,从文化的角度讲述了盐和人类休戚相关的历史,以及因此而衍生的妙趣横生的故事。盐,在人类的历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形似玉,价似玉,作用可能胜于玉。

  时光倒流,追溯至上古。夏禹列盐为贡品,殷纣王把盐列为八珍之一,摩尔人贩卖食盐的价格达到一两黄金一两盐,用盐可以换到黄金、珠宝、大理石,圣经中提及以色列人献祭的物需用盐调和。在古代,盐还是身份和尊贵的象征。法国有一部权威著作叫做《礼节大全》,书中把食盐作为区分人地位尊卑的标志。放上一个银制的盐罐,称为“在盐之上”,座位近盐者为贵,反之则卑。还有一些国家的国王与人就餐时,自己座位前面总是摆着盐,以示其至尊地位。盐,甚至还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历史上的多起战争,是与盐有关的。不知不觉中,在某个时期,盐参与和主导了历史的走向。

  匪夷所思的是,盐还能雕刻,盐与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波兰韦里契卡有一处用岩盐建筑的宫殿。延伸地下一百几十米深的地方,这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四周的雕刻,甚至包括天花板上的吊饰都是用岩盐制作而成的。另外有用盐建筑的教堂、用盐砌成的房子,甚至还有用盐建成的桥梁,多年屹立不倒,承重力丝毫不逊钢筋水泥结构。实在很难把粒粒盐与这些恢宏的建筑联系在一起,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玉虽上乘,取之何道?盐被喻为海洋的宝石,海洋之玉,如何取得,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年少之初,对于盐的印象,是从邻居奶奶家熏得乌黑的灶台开始的。缺了角的瓷碗里盛着同样灰不溜秋的盐粒,我踮起脚尖,看着奶奶从黑乎乎的碗里舀出灰扑扑的盐粒,放进黑乎乎的菜里,再端上黑乎乎的桌上,尝一口咸涩。

  渔家似乎永远不缺盐。一大坛一大坛的盐罐子码放在一起,一大碗一大碗地舀出来,一大把一大把地抓起随意抹在鱼身上,层层复层层。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晾晒的咸鱼,在炽烈的阳光和沧桑的西风里,通体都是白花花的盐花。煎好豆腐,一层盐一层豆腐地码着;炒个豆子,锅底都是厚厚的一层盐,就着盐豆子,艰难的日子也一起嘎嘣嘎嘣地往前;再不济,揭不开锅的时候,炒一锅盐,一家人蘸着盐守着一日三餐,一天天,一年年地捱过去。比起拮据的家境,盐显得阔绰很多。白花花的盐粒粗粗细细,守着渔家的清贫,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盐像海沙般廉价,泥土般唾手可得。

  至于到底它从哪来,还是浑然不知。长大后,穿过纵横交错的盐田。一块块分割整齐的盐田,像一面面硕大的镜子,晶亮晶亮地反着光。盐民黝黑黝黑的皮肤也反着光。他们扛着长长的耙子,小心翼翼地耙拉着薄薄的一层盐花,聚盐成堆,一座座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盐堆,耸立着,像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富士山。一条修筑好的渠道,一头通海,一头通田,一台抽水机嘶哑着嗓子,一刻不停地把海水抽进来,把卤水抽出去。水汽至寒凝霜落雪,海水至热蒸腾遗晶为盐。盐之初,才略为眼见。

  从一片海到一粒盐,穿越的是千年时光的长廊。从茹毛饮血到觉味知咸,再到百味之祖。从车接海潮到淋灰取卤、到开凿池井取盐。从煮海熬波到机械化制盐,弹指之间,已是千秋万代。提及古时热火朝天的煮海成玉的胜景,有诗为证:(清人杜廉)

  波撼长堤万灶烟,轻舟双桨水中天。人居四望云湘外,桥隐五通山寺前;架影高低筒络绎,车声辘轳井相连,江头日暮乡心远,景仰峨眉月正圆。

  煮海,凿井,都是人工制盐。其实,有广袤的腹地,有许多天然的盐湖、盐河、盐原、盐池,甚至在干燥的非洲沙漠地带,都能发现大量盐的踪迹。比如在尼泊尔一个名叫比尔马的村庄,这里寸草不生,却到处都有天然的盐池,人们只要挖池灌水,就能轻易取到盐。将其晒干制成盐块,用其与他人交换农作物以求生存。对于比尔马村的人们来说,盐池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再比如尽人皆知的奇迹“死海不死”。位于中东的死海,周围寸草不生,人们却奇迹般地可以在浩瀚的海面上站立,坐着,躺着,即使你从来不会游泳,也不用担心会沉下去。死海的海水中盐的浓度是普通海水的6倍。片平孝先生平生涉足多个盐湖,盐原,盐池,随着他的脚踪,引导我们进入广阔的盐的世界。非洲西部大沙漠的盐河,大量的盐成为结晶,沉积在河底。当你行驶在乌尤尼盐湖上,水面下30厘米的地方,是沉积得像岩石一样硬的盐层,可以媲美冬天结冰的黑龙江。在这里可以随意地开凿大量的盐块,而丝毫不用担心它会有枯竭殆尽的一天。阿塔卡马盐原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就像冬天厚厚的积雪,其实都是一大片一大片天然形成的盐。还有地下、山中的岩盐。用以建筑的基本上是岩盐。

  弦音渐收,曲罢。合上盐史,心中激荡着八个字:

  煮海成玉,沧海盐田!

 
来源:岱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海鸟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城镇落户新政 新居民更有“归属感”
我市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条件 在岱...
知识产权宣传进企业 主动服务促发展
流动儿童融合活动走进怀慈小学
我县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
张文科调研督导党纪学习教育、群...
我县基层妇联执委工作入选市级优...
中医义诊进社区 健康服务“零距离”
青春献电业 文明争一流
2024年浙江省青少年女子排球冠军...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