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近年来,我县不断把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公共文体服务水平的突破口,加快重点和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软硬件实力,深挖海洋特色文化,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为岱山奋进前行,提供硬支撑。
坐落于县体育馆东南方向的这座在建建筑,是我县的全民健身中心。原先,这块区域仅有一个露天游泳馆,如今,一座拥有多种锻炼健身场所的高标准场馆正拔地而起,不久后,这里将成为市民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据介绍,岱山县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040平方米,用地面积约7842平方米,将新建室内游泳馆、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以及室外笼式网球场,目前该中心正在进行二层以上的结构浇筑以及钢结构屋面工程,预计于明年6月前交付使用。县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补充了县体育馆的运动场所,进一步满足群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建成后将为岱山引进高标准赛事提供场馆保障。
随着岱山全民运动氛围越发浓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县超前谋划、积极落实,除在建的岱山县全民健身中心项目,还新建沿海自行车栈道,同时,定位城市智慧体育商业综合体,高标准规划双峰新城体育中心。
如果说岱山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力推进重点体育场所建设,彰显的是这座迎来“半岛时代”的岛城,朝着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目标奋进前行的城市基础硬实力,那么越来越受群众喜爱并吸引省内外关注目光的海洋非遗文化,则向外界展现着岱山“湾区明珠·自贸港城”的文化软实力。
2015年,东沙古渔镇开设了非遗一条街,入驻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及表演团队,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对海洋非遗实施活态保护传承。精致的鱼骨画、变幻莫测的渔绳结、各式各样的盐雕作品琳琅满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在这条有着白墙黑瓦、石板小径的古镇街道中,蕴藏着海岛人民世代相传的乡愁记忆。
年逾古稀的渔绳结非遗传承人王国定,在东沙古渔镇开起了渔绳结店铺。每当游客进店欣赏,他便娴熟地向游客展示打渔绳结技艺,讲述绳结奥妙与作品背后的故事,这倾注了王国定对于海洋非遗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坚持,让游客看到海岛老渔民对于海洋非遗文化的自信。
一次次国家级媒体的争相报道,一场场奔赴省内外的旅游推介。近年来,我县积极引导海洋非遗文化跨越山海,逐渐走出了一条文化输出之路,在面向国内外的宣传平台上,烙下了岱山海洋非遗文化印记。
开办非遗文化授艺培训,鼓励感兴趣有热情的年轻一代学习非遗技艺。王国定自豪地说:“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技艺,我们要想办法保护好、传承好。”在一个个“王国定”的努力下,岱山海洋非遗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他们在感受独特文化魅力的同时,埋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而岱山海洋非遗文化也在传承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