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纽带,高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县不断优化县域内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结构布局,从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政策保障等方面发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优质高中,全面提升县域高中教育办学水平。
爱勤严实 和序有致
钟灵毓秀的磨心山脚下,岱山中学的校园树木环绕,以“海洋蓝”为主基调,不失现代感。踏入校门,“爱勤严实”的校训立即映入眼帘。“回忆高中3年,老师们传道解惑,倾囊相授,陪伴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夜自习。”现就读复旦大学的岱山学子徐嘉晨回忆满满,“星光不问赶路人,高中阶段,老师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一直激励着我,今年我保研成功了。”
在学子林泽寅心中,最为感触的便是新高考改革。他说:“母校既专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更精准、更为合适的平台,专门设置了一栋楼,供大家走班学习。”
“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围绕创建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这些年,岱山中学不断增强学校教育发展活力,努力将学校打造成“学有个性、教有风格、校有特色”融开放性和示范性于一体的富有海岛特色的省特色示范高中。
“让每位师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校园成为师生精神生命成长的乐园,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岱山中学校长江爱国说。
以美立校 多元发展
踏入东沙古渔镇,悠悠的小巷、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留着古商号印记的街旁店铺,让人穿越时空,感受昔日东沙浓郁的渔都风情。在百年古渔镇的深处,座落着东沙中学。
多年来,东沙中学本着“以美立校、寓教于美、以美育人”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和而有序”的管理理念,着力构建民主平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回想这些年的求学路,东沙中学2021届毕业生赵昱乔感触颇深:“身处岱山、身处东沙,美的熏陶无处不在。”自从考入东沙中学,定海籍学子黄琳婷从零起步,在师长的鼓励下,经过3年打磨,今年,她顺利被上海大学录取。
“当前,全社会基础性美术人才逐渐增多,且不少省内中学都瞄准艺术类高考。”东沙中学校长王彦博告诉记者,学校美术特色之路如何行稳走远成为东沙中学教育人的一个重要议题。
东沙中学根据原有的美术教育特色和整合后的实际情况,基本定位为“以美立校,多元发展”这一办学方向。目前为止,学校向学生推出的有小语种(日语)、音乐、体育、传媒这些科目。“希望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王彦博说。
职业教育 放彩岱山
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两者就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曾几何时,职高是不少家长与学子的无奈选择;而如今,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岛城的各行各业,为岱山建设添砖加瓦。
陈语晨是一名毕业于县职业技术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的学生。通过3年的学习,她顺利升学至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在今年的校园招聘季,陈语晨受到好几家石化企业的青睐。“除了普通高中的课程外,我们还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陈语晨说,这让自己的人生规划更加清晰,未来更加明朗。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陈启恒介绍,学校深入围绕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着力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除原有的船舶修造等专业外,这两年学校还着力推进“化学工艺”高水平专业建设,做实、做强石化产业链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