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恒(1918—),男,出生于岱山县岱西乡青黑村。他的父亲极有远见,深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从小就培养王家恒读书识字,在私塾里念书。王家恒先后到岱山盐务小学、泥峙蓬山小学就读。1934年,王家恒小学毕业,岱山没有更高一级的学校,王家恒前往舟山最高学府舟山中学读书。在此期间,王家恒接触了进步思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上街发放传单,向周围同学和群众宣传抗日救亡思想。1938年,王家恒从舟山中学毕业后就在岱山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在组织安排下先到东沙的山咀头小学任教,并与姜立纲、汤德锬等一起开设定海小小图书馆岱山分馆,宣传抗日主张。1939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是年,日军侵占岱山。王家恒接受中共定海县工委指示,作为舟山群岛中共特别党员打入刚组建的国民党定海县抗日自卫团,与中共定海县工委书记张启达单线联系。很快,王家恒以其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文化水平,被任为国民党定海县抗日自卫团第三大队(简称三大队)指导员。三大队是一支由小船帮发起的抗日队伍,里面成分较为复杂。为此,王家恒决定彻底改造这支队伍。一方面,与战士同吃同住,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他们,通过耐心观察,逐步清除队伍中的违法乱纪分子;另一方面,利用教导战士读书认字的机会,宣讲爱国道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三大队面貌焕然一新。
1943年3月,三大队三中队在与日军激战中牺牲。王家恒立即利用这个时机,经地下党组织同意后,接任三中队中队长一职,掌握了这支名为国民党领导实际由共产党控制的抗日队伍。当时舟山有定海东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岱山岱西抗日游击根据地,王家恒凭借对地形、海域的了解,依托人民群众的支持,来往纵横,开展海上游击战。
1944年6月,只有一条胳膊的船夫多福被日军强行拉到舟山东部小岛之间划船运粮运菜。多福苦不堪言,一日获知在洛迦山养伤的日军少佐等日军要去白沙岛,就偷偷地把这消息告诉了抗日游击队。王家恒从抗日游击队那里获悉这个消息后,进行了周密部署。第二天傍晚,日军在多福的船上喝酒狂欢,突然风急浪高,一个个都趴到了。谁知竟是多福故意驾驶的结果,他轻轻地移开船板,整个分队的战士从舱内冲出,瞬间控制了轻机枪,当场击毙日军7个,还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5支、短枪1支,俘敌6人。考虑到隐蔽工作的特殊性,王家恒并没有将战功向国民党做汇报,日军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最后以海难了事。
1944年秋,王家恒派副中队长周阿祥、队员冯小狗到上海活动,侦察日军情报。冯小狗在上海偶然得知日军要强行征用船只,把物资运送到青岛。船上有两个船员是长涂人,怕这一去生死难料。三中队立刻找到船老大,安排两名战士顶替船员,并部署十多位战士赶赴吴淞口外(俗称三夹水)进行截击。那天晚上4个押船的日本兵因为晕船迷迷糊糊地倒在了船板上。顶替的战士毒倒了日军军犬。接应的队员快速驾小船靠近,迅速将4个日军制服,发现船上装着400辆尚未安装的自行车,战士们连夜驾船返回舟山。因为这是一批军用物资,王家恒决定先将自行车隐藏起来。
1945年,抗战胜利后,定海县县长沈溥指令三大队接管岱山区,三中队进驻超果寺,王家恒为岱山区区长,控制岱山区国民党、政、军、三青团等大权,并对三大队进行整顿,并于次年3月,缩编为“定海县警察局保安第二中队”(简称保二中队)。此时,王家恒才拿出这批战利品,部分作为“保二”中队的交通工具,部分上交党组织。中队部设在东沙镇大岭墩,第一分队驻高亭天后宫,第二分队驻长涂倭井潭、东剑、西剑,第三分队驻衢山岛斗、四平、鼠浪湖、黄龙和大、小洋山,第四分队驻岱西。至此,“保二中队”共有12个驻地,成为我党领导和控制下的一支武装力量,配合中共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进行隐蔽斗争。
1948年,原本准备“拉出”起义去根据地的保二中队,根据上级指示“暂缓起义行动,继续扩大待命”。此时,王家恒将部队扩为定海县北区常备大队,原四分队编为四个中队,按原地驻防。是年8月,国民党为保住退路,率先由汤恩伯率部清缴六横“东总”,并向蒋介石告状,接着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率海、陆、空军,在舟山实施逐岛清缴。9月22日,桂永清以开防务会议研究“剿匪”为名将王家恒等诱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获释出狱。
1950年岱山解放后,潜伏了12年的王家恒终于以共产党员身份正式亮相。是年9月,任定海法院院长,人民法庭副厅长。1956年11月,调杭州工作,任浙江省文化局新闻出版处处长。1957年7月,重回舟山,长期担任舟山地区主要领导人,分管农业、文化、科技、教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