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开花结果”助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如今,一个个“小而精”“小而新”的家庭农场星罗棋布,在助农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岛城市民带来不同体验。

  傅莲庆:小小草莓“映红”致富路

  眼下,正是本地大棚草莓上市的季节。说起草莓,那鲜嫩多汁、香甜馥郁的口感,不禁让人垂涎三尺。在岱东镇有一家专业种植草莓的小付家庭农场,农场主傅莲庆用这小小草莓“种”出了致富路。

  当记者一走进大棚,便闻到阵阵甜香。奶油草莓、巧克力草莓、“白雪公主”草莓、“越秀”草莓……小付家庭农场共有土地30多亩,种植着各色草莓。走出大棚,记者又闻到了一股酸味儿,正在采摘草莓的傅莲庆笑着解释说,这是他用黄豆、红糖和酵母菌自制而成的酵素肥料,“环保无污染,草莓长得更好更健康。”

  因为草莓对土壤、温度、管理等要求较高,傅莲庆采用了覆膜、补光、排湿、增温等一系列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措施,同时引入肥水一体化技术,实现营养成分精准投放。“我还将这技术与温室大棚农业物联网系统相连,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控制大棚。”傅莲庆说,这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投入,也实现了大棚智能化管理。

  种植草莓十多年来,傅莲庆一直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改良提升草莓品种。如今,技术日臻成熟,产量愈加稳定,每年平均一亩地能产草莓3000余斤。面对日益增加的新老顾客,傅莲庆以“线下+线上”多方式多平台来拓宽销售渠道,并推出采摘游。

  此外,傅莲庆还种植了平菇、小番茄、生姜等。下一步,他计划扩大种植规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精品农业。

  李杰民:产销一体致富“新路子”

  从“单打独斗”到“半订单”模式,从流动批发到菜篮子集中供应……这十年来,农户李杰民的创业之路有辛酸,更有喜悦。在找到适合自己的产销模式后,他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李杰民的北洞口家庭农场位于高亭镇南浦村,120多亩土地上有连栋钢质大棚4000多平方米和普通大棚20000多平方米。眼下正是红甜菜、小番茄、大白菜、茼蒿等蔬菜上市的时节,为了照顾好它们,李杰民每天都窝在农场里。

  如今,农场红火、收入客观,李杰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回想创业初期,李杰民感慨万千,他当时一人要负责种植、管理、销售等所有事项,由于精力有限,难免顾此失彼,尤其销售环节,“那时,我们每天早上四点多就把蔬菜运到高亭,但效果并不理想,经常卖不完。”

  后来,李杰民尝试和其他农户联手,采用“半订单”模式。同“订单”模式相比,合作农户是在李杰民农场里搞种植和田间管理,他则负责基础设施提升、设备改造维护和技术经验传授等工作,并集中精力做好销售。李杰民表示,“半订单”模式是目前最适合他们的一种产销模式,不仅激活了农场各项业务,也让销量逐渐稳定。

  2018年初,为拓宽市场,李杰民在高亭长河路开了一家菜篮子供应店,销售模式也由批发为主转向零售为主。虽然门面不大,但每天生意相当不错。为了丰富经营种类,更好地为周边居民服务,李杰民还打算销售水产品及贝壳类。

  近段时间,李杰民还忙着一件大事,那就是对农场进行提升改造,打算将曾经尝试过的采摘游重新运作起来,让游客一边欣赏美丽田园风光,一边体验采摘乐趣。

  黄国河:农场+超市敲开“致富门”

  走进位于岱西镇摇星浦村的老黄农场,记者看到农场主黄国河正在修整机器,这是他刚从外地订购回来的大型旋耕机,“它与拖拉机配套,可以完成土地的耕、耙,具有很强碎土能力,还能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

  安装完旋耕机,黄国河带记者参观他的农场,只见油绿的菜叶汇成海洋般,让人心旷神怡。地里行间,收菜工人自由穿梭。据黄国河介绍,目前他雇有十来位工人,种植了白菜、青菜、桃子等多种蔬果。

  闲谈中,记者了解到黄国河一家是十多年前,从湖南来岱山务工。机缘巧合之下,他借助摇星浦村土地肥沃和交通便利等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开启了自己农场主的种植生涯。从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到蔬菜种植大户,十多年间,黄国河不仅掌握了种植技术,更是摸准了市场供求信息,还根据市场行情,将蔬菜放到自己的“老黄超市”里售卖,走出了自产自销的致富增收之路。

  目前,黄国河的农场和超市已具备规模化效应。今后,他将更科学化、精细化地管理农场,引进智慧农业技术,进一步提升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扩宽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