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佩志:做海洋“非遗沃土”的耕耘者

  “因疫情影响,现在有些活动不能举办了,我们能否把绳结的打法拍成小视频传到网上……”在东沙古渔镇非遗一条街的渔绳结店铺里,有人正商量着非遗项目线上教学。其中,一位是渔绳结非遗传承人,另一位是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景区遗产科科长邬佩志。面对眼下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邬佩志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来进一步宣传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沿海各地人民世代相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给海岛增添了一份特别的“海”味。作为共产党员和文化工作者,一直以来,邬佩志为守护岱山海洋非遗这一文化财富默默奉献,为挖掘、保护、传承海洋优秀文化全身心努力。

  “海洋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海岛人的生产生活记忆,必须保护好、传承好。”这是邬佩志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自2010年从事非遗保护工作以来,邬佩志便与非遗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十几年。

  然而,邬佩志的非遗保护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起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怎么培育非遗传承人队伍、如何建立非遗保护体系……面对“不成熟”的大环境,许多工作都需要“白手起家”的邬佩志在摸索中前进。

  非遗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但邬佩志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在她看来,一个个非遗项目都是一笔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平日里,邬佩志经常下基层走访,与非遗传承人打交道,熟悉每一个非遗项目,全身心地扎根于非遗这片沃土上。此外,几乎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她更是主动放弃休息时间,选择与非遗为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岱山的海洋非遗文化项目,正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肯定,“我们经常在东沙古渔镇开展非遗展示活动和特色踩街活动,游客好评如潮。”

  眼下,海洋非遗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如何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更好地传承下去,为它们找到好的传承人是一项重大课题。为此,邬佩志想了不少办法。

  “我们会针对濒危的戏剧曲艺项目进行带徒授艺,让师傅一对一、手把手地教,还通过公益培训进行非遗团队的培养。”邬佩志告诉记者,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和实施,非遗进校园活动也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打开了一扇新大门,让海洋非遗文化在学生们心中留下深深烙印。

  如今,大桥时代的到来也让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邬佩志和诸多非遗工作者们正积极探索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新思路,用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知道、了解、爱上岱山的海洋非遗。

  一直以来,邬佩志坚持守护着海洋非遗的命脉,延续着非遗的活力。她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工作岗位,继续做好非遗保护工作,挖掘更多非遗项目,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使海岛传统文化绵延不绝,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