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有三宝,“沙洋晒生”为其一。近年来,岱东镇以党建为引领,通过“花生工坊”建设,因地制宜推行村、企、农户联建模式,进一步做强、做深花生全产业链,努力实现产业共营、品牌共育、市场共拓。
一大早,在鹿栏晴沙一处沙洋地里,农户们弯腰俯身,轻轻松松将花生从地里拔出。另一侧,农机隆隆作响,在田间地头直接将果叶分离,省时省力。看着个个颗粒饱满的果实,大家伙儿干劲十足。
岱东镇陆地面积22.97平方公里,花生种植面积占了约2000亩。3月整地、4月播种、7月下旬开始采收。随着日头上升,农户们收箩回家,待到傍晚,陆续将一筐筐的花生送到专业合作社。“新鲜的花生,口味好。目前,我们农户种植的新鲜花生每亩产量为850斤左右,高产的每亩能达900斤。”岱山县兴丰沙洋花生专业合作社社长张爱芳说。
机器清洗、海盐烤煮、充分日晒、称量包装……据悉,该镇每年沙洋晒生成品产量约50万斤,价格约为25元/斤,集体创收可达1000多万元。“生活奔小康,日子过得节节高。”村民徐国安乐呵呵地说。
今年,岱东镇沙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还投资建设了一处约540平方米的乡村振兴多元共富综合平台——“花生工坊”,设有花生晒制、展示休闲、产品直播、亲子研学区等区域,解锁“政府企业基地农户”品牌产业共富统筹新模式和利益联结新机制,沙洋晒生的市场知名度与日俱增。张爱芳告诉记者:“得益于镇里和村里的大力支持,我们沙洋晒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顾客在各大网店、实体店均可买到。”
从一方水土中挖掘乡土资源,在一众土特产中传承海岛风味。咸鲜可口的“沙洋晒生”在一代代传统农户的辛勤耕作和新农人的创新发展下,正不断焕发出非凡的致富“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