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衢山岛上,有一个集生活服务、技能提升、安全保障、文化融合于一体的“金葵社区”,这是中交三航局四公司为3300名产业工人打造的幸福港湾。社区内,食堂、超市、探亲房、夫妻房、医疗室、理发室、充电区、晾晒区、智能洗衣房、智能浴室、丰巢快递柜等一应俱全,各种讲座及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据《今日岱山》3月27日报道)。这样的“安乐窝”,显然是为产业工人量身定制的,也更能让人深切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简陋的工棚已留不住现代员工,于是纷纷建起了蓝领公寓。但仅此而已,也依然难以留人留心,年轻人在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之后,还希望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以及学习充电的机会。一些企业偏居一隅甚至位于小岛,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共享性差,业余生活的单调乏味怎能让年轻人耐得住寂寞?
在共同富裕的现实语境下,新一代产业工人与以往的农民工相比有了迥然不同的诉求。企业仅靠薪酬已难以留人,蓝领公寓的硬件设施再好也同样无法收住员工的心。面对这一普遍性难题,衢山岛的“金葵社区”不禁令人眼前一亮。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蓝领公寓,“金葵社区”更以满足员工多方面需求尤其是发展需求为特色,因而被誉为“幸福港湾”。在这里,员工们不仅生活无忧,还能参与丰富的文体活动,还可随时走进“金葵学堂”“总共讲堂”为职业发展充电,来了家人则有体面的接待,如此面面俱到的人文关怀,自然能让广大员工乐不思蜀。
从中不难看出,为产业工人打造“安乐窝”需要“软硬兼施”。完善生活所需的相应硬件设施只是必要基础,更重要的还是围绕员工的多方面需求提供各种人性化服务,这样才能全面满足员工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需求。中交三航局四公司不仅为员工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宿舍楼,还加大文体活动供给、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劳模工匠、项目总工成为工友大讲堂的师资,这些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的做法值得效仿。
为员工打造“安乐窝”是所有企业的共性课题,只是不同企业应有不同的做法。一些处于城区的企业看似无需考虑员工的业余生活,但一些外地员工一边要支付不菲的房租,一边要忍受孤寂的生活,同样难以安居乐业。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为员工打造有形或无形的“安乐窝”,实在有很多工作要做。
诸多企业正在争相改善员工福利、建造蓝领公寓,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产业振兴需要大批有忠诚度的产业工人,关爱员工是企业的良心,也是企业的眼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衢山岛上的“金葵社区”或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