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新闻 > 蓬莱潮人

“既然选择耕海,就要对得起这片海”
——记宁波客商张家豪在岱山的九年“渔歌”
 
  岱山新闻网     2025年6月18日 09:02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晨光熹微中,长涂镇叮嘴门海域泛起粼粼波光。渔排间,大黄鱼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家豪的身影闪动,他抓起一把饵料撒向网箱,瞬间激起万千金鳞跃动。这样的清晨,他已坚守了整整九年。

  2016年,怀揣着让大黄鱼“游”回百姓餐桌的初心,这位宁波客商在浙江海洋大学教授的技术引荐下,成为我县首个深水网箱养殖岱衢族大黄鱼的探路者。回忆当初,张家豪说道:“小时候吃过的野生大黄鱼味道,一直刻在记忆里,感觉这个行业很充满挑战性,然后我就到这里来了。”

  创业维艰,唯有亲历者方知个中艰辛。首年投产,8个深水网箱中数万尾鱼苗在急流和寒潮的双重冲击下几乎全军覆没,巨大的损失让他措手不及。但张家豪并未因此退缩,他深知,大海虽然环境恶劣,但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去年大潮汛期间,又一次严峻的考验降临。潮水汹涌,鱼儿在短短一夜间大量死亡,五六万斤成品鱼转瞬之间化为泡影,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沉重的巨石压在张家豪的心头。但他没有被击倒,而是迅速振作起来,心急如焚地四处求教专家,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解决问题的线索。在反复的试验与探索中,他通过加厚、加宽、加深挡流网,巧妙地减少了急流对鱼网箱的影响,同时攻克了大黄鱼低温越冬的技术难题,为鱼儿打造了一个坚固而温暖的“家”,将“鱼之家”牢牢地安在这片海域之上。

  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之中,张家豪已然起身,开始了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巡看渔排。“这时候投喂最有效,鱼群都浮在水面等着呢。”说起养殖心得,他眼中泛起孩童般的光彩,“你听,它们吃食时会发出‘啵啵’的声响,像爆芝麻似的。”这种独特的生物节律,被他转化为精准的投喂时间表。

  九年的辛勤耕耘,张家豪的养殖基地从最初的8个网箱逐步发展到如今的176个,规模的扩大背后是他不懈的努力和对科学养殖的执着追求。他采用小鱼养壮、中鱼育肥、大鱼现捕的科学分区管理方法,实现了不间断供应,年产值超千万元。除了稳定供应岱山本地市场外,基地养殖的大黄鱼还远销宁波、舟山沈家门、温州、台州等地,成为当地大黄鱼集散的重要来源之一,并进一步远销至上海、武汉、南京、北京等大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

  站在渔排上,望着眼前的碧波荡漾和穿梭其中的鱼群,张家豪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他渴望打造一个更为生态的海洋牧场,让岱衢族大黄鱼能够游向更广阔的市场,游向更多人的餐桌,让这份来自大海的美味和营养惠及更多的人。“既然选择耕海,就要对得起这片海。”这个把家安在鱼排上的“海上牧鱼人”,始终记得初到岱山时的承诺。

  当第一缕阳光跃出海平面,鱼群再次泛起金色浪花。它们游过的轨迹,不仅书写着海洋牧歌的新篇章,更见证着现代渔人守护传统美味的执着与坚守。

 
来源:岱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记者 李祥龙 张瑾 林琦瀚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王朋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我县今日出梅
志愿服务进社区 便民之举暖人心
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升级 70周岁以...
“衔”一手准备 “接”一缕成长
我县举办“她产业”系列招聘会暨...
我县举行“六干争先”主题宣讲暨...
【安全生产在行动】高亭镇开展“...
“监督+指导” 我县全面推进代理...
县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我县举办村舞选拔赛 舞出乡村文化...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关于我们 |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