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岱西镇,有一个面朝大海、背倚青山的古朴村落——双合村。这个拥有六百余年历史的传统渔村,近日荣膺“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典范。漫步村中,既能感受浓郁的海岛渔家风情,又能领略现代文明的新风尚。
清晨的阳光洒在渔丰广场上,几位老人正在健身器材上舒展筋骨。广场西侧,17个色彩鲜艳的集装箱已经初具规模。“这是我们打造的‘箱遇双合涂鸦集市’项目。”双合村党总支副书记赵焕元指着施工现场介绍,这片占地1300余平方米的闲置空地即将变身特色商业区,预计8月底正式开放后,将引进特色小吃、手工艺品、渔家民宿等业态,创造30至40个就业岗位。
沿着新铺设的彩虹步道前行,道路两侧的垃圾分类亭整齐划一。72岁的蒋大爷正在清理垃圾箱:“现在村民都自觉得很,垃圾分类早成习惯了。”近年来,双合村通过新建垃圾分类收集点、改造村内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等举措,让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村里还创新性地将闲置农房改造成“融治理驿站”,既为村民议事提供了场所,又为游客增添了休憩空间。
村文化礼堂里,村民们正在排练节目。提升改造后的文化礼堂已成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村民刘亚女说:“现在每周都有活动,越剧、电影、广场舞,大家参与热情很高。”据统计,今年以来该礼堂已举办40余场文化活动,参与群众超2000人次。
作为核心旅游资源,石壁景区周边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来自杭州的游客张先生由衷赞叹:“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完美融合,管理服务也特别规范。”景区配套的停车场等设施,让游客体验更加舒心。
文明创建为双合村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村民人均年收入稳步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提升,文明家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双合村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发展理念。
在产业布局上,双合村深挖海洋资源潜力,做大做强海蜇加工产业,同时培育出8家渔家乐和民宿,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文化建设方面,渔歌队、戏曲队等文艺团体活跃,定期举办的“海蜇节”等特色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新的起点。”赵焕元表示,双合村将持续深化文明建设,让古老渔村在文明新风中绽放更璀璨的光彩。夕阳西下,文化广场上舞步翩跹,海边步道上游人如织,渔家乐里笑语欢声,这个兼具古韵与新风的渔村,正以昂扬姿态迈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