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我县举办“两山理念·青年说”主题宣讲培训,市优秀宣讲导师围绕理论深度剖析、语言精准组织、表达技巧提升等多个维度,为“两山理念·青年说”主题宣讲员、遴选增补的“00”后青年宣讲员,以及来自各乡镇、各单位的青年宣讲骨干集中授课(据“岱山新闻网”6月21日报道)。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我县正在举办“两山理念·青年说”主题巡回宣讲活动。如今,群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整体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理论宣讲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升。
围绕“谁来讲”,建好青年宣讲队伍。优秀的宣讲员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新形势下,宣讲主体应从过去的以领导专家主讲模式,向涵盖各行各业人士的“大众讲”格局转变。近年来,那些充满青春气息的宣讲员,走进机关、社区、车间、船头,用年轻的语言和方式,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有深度和温度的阐释,使青年宣讲成为岱山理论传播的一张“名片”。加强青年宣讲员队伍建设,擦亮青年宣讲名片,就能激活新时代理论传播新动能。
围绕“怎么讲”,创新理论宣传形式。你讲我听、形式单一,官话套话多、不接地气,照本宣科、与群众关心事脱节,这些问题已成为新时期理论宣传的障碍,必须克服和纠正。依托渔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场所建立基层宣讲阵地,在码头、船头、村头等人群密集处设立“理论快闪点”;运用微视频、微课堂、抖音等新媒体,推出“八八战略在身边”优秀宣讲视频展播;采用6分钟微型党课、小品、情景剧、开放麦等形式,沉浸式讲述“小岛你好”故事……这些接地气、聚人心的形式,让理论以鲜活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创新做法和创新态度,值得坚持和发扬。
围绕“讲什么”,传播内容要更充实。理论宣讲最忌只讲大道理,没有烟火味,引不起共鸣。群众想听的是改革主题下关乎自己的事,是能够答疑解惑的硬“干货”。“五月的稻田里,秧苗随风摇曳,如同绿色的海洋,原先荒芜的盐田如今一片欣欣向荣”,岱西镇青黑村文化礼堂里,青年骨干宣讲员吴彦妙把岱西盐场的蝶变娓娓道来;青年宣讲员龚漪讲述自己在东沙镇司基村一年多参与生态保护的实践,生动展现了“绿色”魅力……青年宣讲工作注重基层导向,紧贴群众需求,聚焦内容供给,才能使理论传播更具象化、更通俗化。
青年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的主力军。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定能让理论宣传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