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岱山海事处联合县海洋经济发展局组织商渔船“老大”开展互登体验活动。来自各乡镇的40多名渔船“老大”代表登上5万吨散货船“富兴17”轮,是滴参观商船航海助航设备设施,与商船船长、大副探讨海上航行规则,了解商船避让法则,双方就商船观察盲区、夜间值班、通信沟通等交换了意见(据《今日岱山》6月28日报道)。如此互登互学、换位体验,显然有利于促进商渔船“老大”知己知彼,从而更好地共创海上安全。
一直以来,无论是商船船长还是渔船“老大”,都没少经历安全培训。但如果年复一年总是“老一套”,安全教育就难免在轻车熟路中“走过场”。通过这次互等互学,“老大”们就对防碰撞有了全新体验和深刻认识。船的差异后说,今后应注意用1频道与大货轮联系沟通。
渔船“老大”姚新军则表示,商船冲力大,灵活性不如小船,渔船应做到主动避让,这样才能避免损失、保障安全。
确实,很多安全风险都来自于信息不对称。商渔船相互不了解对方航行值班、作业特点、操控方式等情况,导致双方避让不及时、不协调,这是导致碰撞事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县海事、渔业等部门通过创新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管理,有效构筑了海上安全防线。源于实践的“互登互学”方法,大可以在更广领域举一反三地借鉴。
就比如高速公路上的一些车辆碰撞事故,就与不同车型司机没能做到知己知彼直接有关。让小车司机登上大货车,看看“庞然大物”有哪些观察死角、有多长刹车距离,今后在路上相遇时或能更加注意保持车距、及早避让。
当然,换位体验并不局限于“互登互学”。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设置各种模拟场景并非难事,让人们互换角色、身临其境地感受安全交通、安全生产以及事故逃生,这样的安全教育必定有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