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动低空引擎“山”海逐梦前行

  今年初,浙江省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明确将岱山县与杭州余杭区、宁波鄞州区等11个地区共同被列为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之一。半年来,这座海岛县城以无人机为突破口,在物流、治理、工业等领域展开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海洋特色的低空经济发展路径。记者深入一线,解码岱山“向空图强”的转型密码。

  低空经济的落地生根

  从数据赋能到场景破题

  作为全国首批海洋低空经济试验区之一,岱山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重点培育。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海洋治理低空先行浙江样板、海洋治理场景创新区域典范、海洋空间治理改革示范平台,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在县数据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和规划科科长汪潇指着大屏上实时跳动的无人机航线轨迹与港口数据介绍道: “我们做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整合和盘活各类存量资源,梳理出了八大场景、48项任务,涵盖物流、治理、农业、工作等多个领域”。

  县数据服务中心自主研发“低空海智”平台,平台集成GIS三维底座、无人机飞控平台、船只AIS点位、巡检任务管理、无人机空域申请等功能模块,并联合中国移动创新院、天目山实验室等多家行业头部机构,初步形成“海、陆、空”一体化全域感知网络基础,为无人机在复杂海岛上空安全作业提供“数字导航”,勾勒出岱山低空经济的数字骨架。“从一张蓝图到多点开花,关键是让数据要素真正流动起来。”汪潇说。

  海鲜“打飞的”

  破解海岛运输困局

  上午9时,大长涂岛深水网箱养殖基地的捕捞船驶过海面,新出水的大黄鱼迅速装入等候的无人机恒温保鲜箱。“搭载恒温保鲜箱的无人机,最快15分钟就能直达岱山百姓餐桌。”基地负责人张家豪说,他的养殖基地里拥有养殖海域15公顷,设有60米周长的深水网箱8只,普通网箱168口,年产养殖大黄鱼40万尾,却受困于偏远的地理位置和“出水即衰”的运输瓶颈。

  “传统冰鲜运输需经轮渡周转,耗时长达1.5小时,导致大黄鱼往往出现鱼鳃泛白、肉质松散,运抵本岛后售价每条80元左右。”张家豪颇为感叹,如今,低空物流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运输时间大幅缩短的同时,大黄鱼的品质和价值也得到显著提升。

  张家豪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通过无人机实现的‘活水直达’运输,最大程度模拟了活水环境,使大黄鱼保持鲜活状态,每条能卖130~150元,真正实现了品质和价值的双提升。”

  无人机化身“电子眼”

  织密渔港安全网

  12时,在衢山中心渔港,搭载了“低空海智平台”的无人机正配合执法人员,对港内停泊的400余艘渔船进行常态化巡查。该平台如同高效的“空中哨兵”,通过实时数据传输,将港区船只的动态清晰地回传至监控中心,确保船只违规作业和安全隐患无所遁形。

  衢山镇渔业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张委详细介绍了无人机巡查流程,“无人机发现异常后会自动拍照取证并回传后台,我们随即进行精准定位和处理。其配备的红外热成像功能,还能有效保障夜间巡查效果。”

  这种“空中巡逻+智慧研判+精准执法”三位一体的模式,有效突破了传统监管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县海洋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陆康杰表示:“目前,岱山已建成8个无人机智能机巢,形成覆盖全县64个渔业码头的立体监控网络。无人机从机巢起飞至任意码头平均仅需10分钟。”

  正是依托这套精准高效的智能化体系,推动了渔港监管从过去“靠脚力跑腿、凭经验判断”的“人海战术”向“智能防控”的质变升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自今年伏季休渔期以来,该网络已累计完成145次动态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置“三无”船舶、动火违规作业等安全问题12起。

  船厂巡检智能化

  工业领域提质增效

  15时,在宁兴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一架无人机正从厂区专用机巢起飞,对船坞和厂区进行高精度巡查。过去,厂区巡检主要依赖人工和固定摄像头,不仅效率低,还存在监管死角。如今,无人机凭借其出色的机动性,能快速抵达各个作业角落,化身高效的“空中安全员”。

  “无人机搭载的摄像头,可在后台对人员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和甄别。”宁兴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彤告诉记者,“例如未佩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带、违规吸烟等情况,系统都能及时发现并发出提醒。”

  除了显著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宁兴船舶还计划利用无人机破解另一个难题——厂区广阔导致物料配送效率低下问题。王文彤表示,公司正探索让无人机担任“空中快递员”,实现物料需求“鼠标一点,即刻送达”。

  据其测算,仅此物料配送智能化一项,每年即可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谈及无人机应用带来的综合价值,王文彤说: “在同等时间内,我们的员工能创造更多价值,这直接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记者手记:从海鲜运输、到渔港监管,再到企业巡检,无人机应用在这些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潜力。无人机主导的低空经济让天空与海洋握手,让传统与现代共鸣。当无人机的航灯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光轨,那不仅仅是科技的光芒,更是海岛向“新”前行、向海图强的引擎——只要敢向天空借翅膀,再偏远的岛屿,都能飞出属于自己的振兴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