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西安白先生因奶奶去世申请退演唱会门票遭拒一事引发热议。他在购票平台大麦网按要求提交了死亡证明、火化证明等材料,却仍被以“购票页已提示不退”为由拒绝退款。类似事件并非孤例——福州航空乘客因母亲去世无法提供死亡证明被拒退票,广州关女士因姐姐离世被同程旅游要求补充“奇葩证明”才获退款。这些案例暴露出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当冰冷的商业规则遭遇人生的无常,平台为何总是选择“铁面无情”?
购票页面常以倒计时弹窗、小字提示等手段弱化“不退不换”条款的显著性,消费者稍不留意便落入陷阱。更讽刺的是,即便消费者如白先生般完整提交证明材料,平台仍机械执行“霸王条款”。退票难的核心矛盾在于平台设置的“证明困局”。以白先生为例,他不仅需提供死亡证明、火化证明,还需社区开具祖孙关系证明。而福州航空乘客因土葬无法开具死亡证明,即便村委会出具证明仍被拒,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多方协同发力。
相关部门应参照航空公司病退标准,将直系亲属离世纳入强制退票情形,并设定退票手续费上限(如不超过票款20%)。例如深圳电影票“24小时以上免手续费”的范例值得推广。以及进一步优化平台审核机制,可利用“承诺声明+辅助材料”替代机械证明要求,如接受讣告、村委会证明等替代性文件。同时开通人工申诉绿色通道,避免AI客服“踢皮球”。
航空公司能为病危旅客开通绿色通道,演出行业却用“证明你奶奶已死”的荒诞要求刁难消费者。这种反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资本追求效率至上时,人性关怀往往成为第一个被牺牲的选项。真正的商业文明,应当如《民法典》所倡导的“公平原则”与“诚信精神”,在规则中为无常人生留一扇窗。毕竟,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成为那个“需要证明亲人已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