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民“防溺水”宣防活动在衢山镇启动,通过“骑行+宣传”的创新模式,进一步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活动现场为宣传大使颁发证书并向平安骑行团队授旗,医护人员还开展了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急救技能教学(据《今日岱山》7月15日报道)。
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被称为“头号杀手”。全社会理应共同做好防溺水工作。在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落实水库和河道安全防范的同时,还须做好“游”字文章,让更多的孩子能在暑假里学会游泳技能、享受畅游快乐。
防溺水宣传和防范工作虽已全面开展,但水库、河道点多面广,我县还有漫长的海岸线,终究存在着防不胜防的现象。事实上,用防护装置围起来的水域毕竟是少数,多数还是靠设置警示牌、组织巡防力量,发现有人游泳及时进行劝阻。显然,防范再周密也难免百密一疏。可见,防溺水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每个家庭、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家、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亲水是人之本性,如何减少冒险涉水?万一不慎落水,又如何提高自救能力?毫无疑问,在“堵”的同时,还须“疏”,那就是让孩子们在暑假期间都能到游泳池游泳。这样一来,就不至于再去水库、河道冒险玩水,而万一失足落水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相比于从前,城区游泳馆已显著增多,包括一些商业综合体、物业小区也都设有泳池。渔农村地区也应因地制宜打造“水库泳池”之类的简易泳池。有了泳池,还须物尽其用,在暑期里更加充分地向孩子们开放,并逐一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家长们也要把游泳列为孩子的日常健身活动,而不仅仅以通过考试为限。
全社会还应多方筹资解决泳池运行难题,通过降低收费更好地彰显公共泳池的公益属性。有必要开展相应的爱心活动,通过捐赠月票等方式,让城乡困难家庭、新居民家庭子女拥有免费游泳的福利。如此,孩子们既能普遍掌握游泳技能、享有亲水之乐,又有利于当下的防溺水工作,更能强身健体、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