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县农业农村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改革,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优化供应模式、拓展流通渠道、创新数字化管理等有效措施,提升全县蔬菜生产保供能力(据“岱山新闻网”7月17日报道)。
设施农业利用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改善植物生长发育环境,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有力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搭建了以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的集中展示平台,布局粮油-蔬菜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探索富碳农业应用技术,为保障蔬菜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一个时期,设施农业大有可为。一方面,我县土地资源有限,利用设施农业错峰或反季节种植,提升产量和效益,可以有效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另一方面,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为设施农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采用“项目+流转”模式,克服用地保障难题,促进海岛农业规模化生产,有助于让海岛居民“菜篮子”更丰富充实。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废弃盐田集中垦造为良田,使用自动化农业设施设备、农业种植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无人驾驶农业生产机械等新技术,打造了现代农业产业新业态。当前,设施农业装备正加速向智能化、自动化升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就能进一步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
设施农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今年初,我县印发《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提出“继续实施规模粮油种植补贴等常态化补贴政策,支持高端现代化设施农业项目。”推动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与持续发力,将真金白银落到实处,引导更多资金应用到设施农业更新上,必将不断提高农业设备设施的科技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