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卖骑手的餐箱穿梭在街巷,当快递员的身影活跃在楼栋,这些奔波的新就业群体早已成为社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亭镇,蓬莱社区与嘉和社区正用一系列暖心举措,为他们编织一张“服务网”、搭建一座“连心桥”,让“异乡客”变“家里人”,让职业身份沉淀为深厚的社区情感。
从“临时歇脚”到“一站式港湾”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破围墙边界,全方位向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敞开大门,构建起“随时能来、来了能享”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在这里,饮用水全天供应,藿香正气水、创可贴等应急药品箱常备不缺,舒适的休息座椅、便捷的手机充电站,让奔波在外的从业者随时能找到“歇脚点”和“补给站”。
针对暑期新就业群体“带娃难”的痛点,7月14日至8月8日,高亭镇蓬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专门为新业态从业者子女开设爱心暑期托班。托班不仅安排教师辅导作业,还设置了创意绘画、书法教学、手工课堂、安全教育等课程,解决了18名外卖骑手、快递员的后顾之忧。“以前跑单时总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现在托班就在党群服务中心,既能安心工作,又能随时看娃。”骑手张师傅说起托班,眼角的笑意藏不住。
从“服务对象”到“社区合伙人”
友好社区的建设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我县创新推出的“街区合伙人”机制,让高亭镇蓬莱社区与饿了么站点、嘉和社区与美团站点分别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双方在协商议事、社会治理、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内容,让奔波的身影有了参与社区建设的“话语权”。
如今,蓬莱社区的饿了么志愿队参与孤寡老人送餐、小区环境整治、平安夜巡等志愿服务,已累计服务超40小时。在嘉和社区的背街小巷,美团骑手化身“流动网格员”,配送途中随手拍下的占道经营、食品安全等问题照片,实时发送至微信群,半年来已协助解决民生小事30余件。“以前觉得社区事和自己没关系,现在成为‘合伙人’,看着街区变干净、邻里更和睦,才明白友好社区是大家一起建出来的。”参与平安夜巡的骑手小王说。
从“职业认同”到“情感归属”
友好社区的核心是让每一个群体都能找到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除了常态化的“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我县还为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有料又有情”的特色活动:免费体检让大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公益理发让奔波的身影更显清爽,交通安全讲座用真实案例敲响安全警钟……
“以前觉得自己就是个送外卖的,现在社区喊我们‘小哥’,居民见了会说‘辛苦了’,这种被惦记的感觉,比赚钱更踏实。”骑手李大哥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当职业认同升华为社区归属感,每一次穿梭都多了一份“为家奔波”的意义。
从“歇歇脚”的便利,到“共参与”的责任,再到“心贴心”的温暖,友好社区的建设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奔赴的美好。当每一份努力都被看见,每一份付出都有回应,新就业群体与社区的故事,必将续写更多温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