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更多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近日,县中医院朱新平、李艳波、戎平安被授予“浙江省名中医”称号。他们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长期深耕中医临床一线,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县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据“岱山新闻网”8月23日报道)。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即便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其依然以显著疗效和独特优势,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定向委培、招引人才、名中医培养等举措,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但当下仍存在人数不足、机制不健全、培养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中医药服务的需求,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到能否让群众看上“好中医”,而且事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要以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方式实施“山海”提升人才计划,定期开展名中医评选,加强中青年临床名中医等中医药骨干人才培育,营造名医辈出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构建一支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

  发挥名中医引领带动作用。名中医既是“承者”,要领悟和把握中医药精髓,“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还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不断超越前人的局限。名中医又是“传者”,应建好用好名中医工作室,以师带徒,培养青年中医药人才;总结诊疗经验,推广特色疗法;开展科研合作,推动中医药创新;推广“治未病”理念,宣传普及健康知识。

  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以体现临床价值、中医特色服务为导向,优化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名中医人才梯队建设,推进名中医评选机制改革。探索破立并举的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畅通中医药人才职业发展渠道。破除中医药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必将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