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新闻 > 蓬莱潮人

烈日下“打花”的晒盐人
 
  岱山新闻网     2025年9月11日 08:58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酷热“桑拿天”正是晒盐的好时节。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海盐容易析出,晒盐工人期盼的就是烈日酷暑,他们抢抓黄金季节,辛勤劳作,收获着大海的“结晶”。

  闷热空气中飘来咸腥味道,被石堰分割的一格格结晶池在烈日下闪着光芒。近日下午2点,浙江绿海制盐有限公司日晒盐天然晒场里,晒盐工人忙碌其间,正进行晒盐重要工序——旋盐,当地称“打花”。

  “下午盐田会起盐花,不打花的话,盐粒就结不大。”晒盐工人李国祥抹了把汗解释道。从正午十二点到下午四五点,他每隔两小时就要重复这套动作:木耙一头系着一根5厘米粗的绳子,贴着池底缓缓转动,让卤水形成均匀的漩涡。每次持续半小时的“打花”,需要保持手臂稳定发力,确保卤水充分接触空气,促进盐晶析出。尽管现场已有小型搅拌机辅助,但高温下的体力消耗仍让工人汗流浃背。

  卤水在烈日暴晒下温度可达50℃以上,热浪蒸腾中,晒盐工人们全副武装:宽檐草帽遮住脸庞,长衣长裤裹住四肢,防水胶靴浸在卤水里。“短袖会被盐晶磨红皮肤,光脚的话池底烫得站不住。”李国祥指着脚上厚实的胶靴说。他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盐渍在深色布料上勾勒出白色纹路,一天下来要喝掉四五升水。

  收盐作业可以避开午后高温,但“打花”工序必须与阳光赛跑。李国祥和同事们轮流值守,在滚烫的盐池间穿梭,木耙与池底摩擦发出沙沙声响,与远处抽水泵的轰鸣交织成独特的劳动交响曲。

  长期户外作业让工人们皮肤黝黑发亮,裸露的手臂泛着油光,那是盐分与汗水长期浸润的印记。但当他们的目光掠过盐池中逐渐堆积的雪白盐山,疲惫的脸上总会浮现笑容。“看着盐粒像雪片一样结出来,再苦再累也值了。”李国祥捧起一把新盐,细碎的晶体从指缝间簌簌落下,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

  从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制盐企业,晒盐工艺虽已引入机械辅助,但核心环节仍依赖人工经验。像李国祥这样的老盐工,能通过观察卤水颜色、触摸盐层厚度,精准判断收盐时机。他们用汗水守护着传承千年的制盐技艺,在烈日下收获着大海最纯净的馈赠。

 
来源:岱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记者 周婷 范笑骋 李祥龙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王朋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警校携手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县科协举办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
注重“三减三健” 享受健康生活
光荣启程 我县14名优秀青年奔赴军...
我县持续完善《岱山县政府和国企...
青享“平安驿站”正式挂牌运行 助...
东海全面解禁 我县最后一批渔船开渔
培养“小小宣讲员” 激活红色教育...
【实干奋进年】唯实唯干 奋斗奋进...
县海洋经济发展局:多措并举 保障...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