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新闻 > 蓬莱时评 > 地评线

餐盒里的教育良心
 
  岱山新闻网     2025年9月23日 10:37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近日,上海多所公立学校的学生餐问题引发舆论哗然。从强制配餐、禁止带饭,到食材质量问题频发、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一系列乱象不仅折射出校园餐饮管理的失序,更暴露出以学生健康为代价的利益链条问题。当孩子们的午餐成为某些企业稳赚不赔的“生意”,我们不得不追问,学生餐的初心何在?

  “一刀切”的配餐制度,本质是对教育初心的背离。据了解,部分学校以管理方便为由,强制学生统一食用某企业供餐,甚至要求申请自带午餐的家庭提供“营养不良证明”。此类规定不仅缺乏人性化考量,更将合理的个性化需求视为“麻烦”。教育最朴素的逻辑,是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需求;学校最基本的服务,是让每个孩子吃得安心。当“管理方便”凌驾于“学生需求”之上,当个性化诉求被简化为“麻烦”,这样的“服务”早已背离了教育的温度。

  食材质量的“罗生门”,撕开了利益链的真面目。发臭的虾仁、发芽的土豆、反复油炸的油条,这些被曝光的案例绝非孤例。更触目惊心的是家长的测算:每份15元的餐标,实际成本不足5元,中间近10元的差价流向成谜。某供餐企业财报显示,其学生餐业务利润率连续三年超过3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如果“营养健康”只是报表上的数字游戏,“公益属性”变质为一种牟利借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别企业的失德,更是监管缺位下的“系统性失责”。

  从“满意度调查”的“全优”结果,到“校领导陪餐”的“完美记录”,形式主义的监督机制正在消解问题整改的动力。有学生私下说:“老师让我们给午餐打分,说不满意要写检讨。”更有家长反映:“连续三个月投诉食材不新鲜,得到的回复永远是——已记录,会改进。”由此可见,监督已沦为“纸面文章”,问责已变成“隔靴搔痒”,问题陷入了“曝光—整改—再曝光”的死循环。没有家长参与的透明监督,没有触及利益的严格问责,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稻草人”。

  学生餐从来不是简单的“吃饭问题”,它是教育公共性的微观投射。一碗热饭的温度,丈量着教育公平的尺度——是否每个孩子都能平等享用安全餐食?它检验着责任担当的纯度——学校、企业、监管部门是否真正将学生成长放在首位?它更拷问着价值导向的硬度——教育领域能否拒绝“利益优先”的思维惯性?若连一餐饭都管不好,何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若连最基本的健康需求都保障不了,何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学生餐问题破局的关键,在于打破垄断、重构信任、回归本质。一方面,应开放多元供餐渠道,允许家长送餐、引入第三方餐饮机构竞争,用市场活力倒逼质量提升;另一方面,需建立“家长—学生—教师”三方参与的监督委员会,让满意度调查从“填表格”变为“真反馈”。更重要的是,明确学生餐的公益属性,将餐费收支、食材采购、加工流程全部纳入阳光监管,对违规企业实施“黑名单”制度,让逐利者无处遁形。

  学生餐的终极目标,正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端着自己喜欢的饭盒,带着满足的笑容走进教室。当教育者真正把“学生的胃”放在心上,监管者真正把“责任的秤”扛在肩上,社会真正把“孩子的健康”视作底线,我们终会让每一餐饭都成为温暖的注脚。不是权力与资本的角力场,而是爱与责任的传递链。毕竟,守护孩子的午餐,就是守护教育的良心;端稳孩子的饭碗,就是托举民族的未来。

 
来源:岱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奕星 初审编辑:孙浙栋 责任编辑:王朋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小岛书舟”轮启航 海上研学乐趣多
秀山乡:双节喜相逢 “童”聚共团圆
东沙镇:文艺汇演庆双节 同心共促...
高亭镇:红色共富“迎双节” 乐享...
我县各景区迎来国庆中秋旅游热潮
岱山文体中心昨起试运营
钩织红色记忆 巧手传扬国魂——我...
节日看文明旅游:市民文明出游 景...
我县各部门开展系列活动喜迎国庆...
咱村的非遗“妙”会点燃文化薪火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