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国庆假期,景德镇第五中学旁的便民摊位热闹非凡,那里的鸡排摊前天天排出百米长队:48岁的摊主李俊永凭借6元鸡排和幽默金句爆红网络,以“一人之力”带动“千年瓷都”景德镇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近七成,连央视都报道了这位鸡排哥。这场“6元鸡排引发的文旅热潮”,背后藏着当下消费市场与城市发展的深层密码。
鸡排哥的走红从不是偶然,因为他坚守5年摊位而初心不改。他对品质严格追求,“炸不到位,我将无法原谅我自己”,这是他对消费者的坚定承诺。他对顾客永远亲切,6元定价多年不变,还为学生让利1元,这份亲民底色深深打动人心。最出圈的是他为消费者创造的情绪价值——“撒调料要均匀,就像分配生活精力”,一句句包含生活真意的调侃让排队等待也变成一种解压体验。正如网民所言,“买的是6元鸡排,收获的却是600元的情绪满足”。
从街头摊主到“景德镇文旅推介官”,鸡排哥的逆袭印证了真诚是最好的流量密码。当标准化服务渐失温度,鸡排哥那带着锅气的鲜活表达与真心互动,恰好填补了人们对烟火气的渴求。而景德镇的快速响应更显城市治理的智慧:邀请鸡排哥授课发言,成立工作专班维持秩序,授予文旅推介官称号,成功将个体的热度转化为城市名片,让“追鸡排”延伸为“游瓷都”的深度体验,成功带动制陶体验、陶瓷消费等相关产业在国庆长假中同步升温。
这场热潮还折射出文旅市场的逻辑转变。游客专程奔赴景德镇,不仅是为打卡网红,更是为参与一场真实的公共叙事——在与鸡排哥的互动中获得“在场感”,在分享体验中完成自我表达。这种由普通人带动的文旅热,往往比官方宣传更具感染力,也让城市形象变得伸手可触。
流量易来却难守,如何让“一时热”变“长久红”值得各方深思。鸡排哥坦言:“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份炸鸡比追逐流量重要”,也许这就是破局的关键。对城市而言,接住流量要夯实内功,以鸡排哥为支点,既要串联当地特色文旅资源,将情绪价值转化为文化认同,更要扎实提升文旅服务质量,守护住这脚踏实地的烟火气。
一块鸡排的热度终将沉淀,但它留下的启示历久弥新:无论是经营小摊还是发展文旅,真诚与品质永远是核心竞争力。当城市留住烟火气,当服务藏着真心意,流量自然会为温度与坚守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