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超长假期落幕。数据显示,我县水路、陆路客运共迎送旅客超26.47万人次,实现“安全、有序、温馨”总体目标;全县旅游人数共计21.36万人次,创旅游收入30548万元,同比均增长42%,全域呈现“安全、有序、文明”旅游气象(据“岱山新闻网”10月10日报道)。
旅游业是稳经济、促消费的重要引擎。每当长假过后,各地都会盘点各项旅游数据。但越来越多的地方和景区意识到,若想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除了在“硬件”上下功夫外,还要在“软件”上动脑筋。所以,算经济账固然重要,但算好服务账也很关键。假日出游者众多,吃、住、行等资源紧张,当游客的需求被重视、难处被解决,他们就会感受到温暖和尊重,进而对这个城市留下美好印象。
旅游服务,体现态度和理念,也考验城市治理水平。这个国庆假期,我县努力优化交通组织,及时化解投诉问题,积极动员志愿力量,举办多样特色活动……这些诚心实意为游客着想的做法,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但也应该看到,离岱车辆高峰段高速进口红绿灯设置不变通、车辆摆渡等候时间过长、景区开放时间过晚、一些地方停车位严重不足等问题,成为拉低游客体验的痛点。假期好的做法和不足,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
这个国庆长假,我们收获了一波可观的旅游流量。或许一时的“出圈”并不难,难的是把“流量”变“留量”,让“网红”变“长红”。真正的“待客”之道,除了在节假日攒足劲外,更要秉持“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把功夫下在平时,练好内功,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文旅服务的水平,检验着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假期过后,正是查找欠缺、精准改正的契机。从假期服务中汲取经验和灵感,坚持好的做法常态化,推动问题尽快解决,就能推进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在口口相传中收获岱山旅游的高流量、高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