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新闻 > 蓬莱时评 > 地评线

让教师重回讲台,减负“八条”照亮教育回归之路
 
  岱山新闻网     2025年11月10日 16:26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以“八条措施”直击教师负担痛点,犹如一场及时雨浸润教育生态。这份被基层誉为“暖心八条”的政策,不仅是对形式主义的精准治理,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回归,在制度革新层面构建起教育初心的守护屏障。

  当教师疲于应付巡河护林、迎检留痕、APP打卡等非教学任务时,教育的主体性已被严重消解。某地教师曾统计,其日均耗费2.3小时处理与教学无关事务,备课时间被压缩至不足3小时。这种“事务性内卷”不仅挤占专业成长空间,更导致教育异化为“表演式育人”——精心设计的台账取代真实课堂,形式主义的迎检消耗育人热情。政策通过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将非教学任务总量控制在10项以内,每学期进校园活动不超过6次,从源头遏制行政事务对教育本质的侵蚀。

  “八条措施”的深层价值在于重塑教育评价体系。当数据填报、积分排名等量化指标不再成为教师考核标准,政策将评价焦点重新引向育人实效。某市试点显示,取消留痕考核后,教师用于个性化辅导的时间增加40%,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28%。这种转变本质上是对“人的教育”的回归——不再将教师视为数据录入员,而是重建其作为成长引路人的专业尊严。政策中关于精简应用程序使用、禁止强制打卡等规定,实质是破除数字枷锁,让教育回归“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生命对话。

  教师减负的复杂性在于其牵涉多部门权责体系。政策创新性提出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将减负纳入整治形式主义整体部署。通过清单管理、总量控制、动态监督的三维架构,既打破教育部门“单兵突进”的困局,又形成刚性约束。当各个部门都能尊重教育规律,不再随意向学校摊派任务,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静待花开”的从容与优雅。

  政策的终极价值在于构建“静心育人”的教育新生态。当某中学教师不再需要编写迎检材料,转而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当乡村教师从迎检奔波中解脱,专注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这些改变正在重塑教育本真。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后,试点地区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35%,家长对教育满意度提高22%。这印证了教育治理的底层逻辑——唯有让教师回归专业本位,才能释放教育的育人效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场减负行动的深层意义,在于构建起尊重教育规律的制度环境。当校园重归“一室一课皆育人”的纯粹,当教师能够心无旁骛地耕耘三尺讲台,教育的真谛终将在制度的护佑下绽放光芒。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正为民族复兴培育着最珍贵的土壤。

 
来源: 作者:奕星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王朋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冷空气影响 我县最高气温跌至“1...
韩燕芬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
数字赋能 智慧护林 我县持续加强...
奋战四季度 夺取全年胜 | 前三季...
张文科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宣讲党...
缘聚亲家会 共结儿女情
文化特派员在行动 | 牵线搭台 文...
讲好岱山故事 | 我县3名讲解员获...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实干奋进年】唯实唯干 奋斗奋进...
 
中共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4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1420056
电话:0580-440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