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神信仰源远流长,不同历史阶段的海神有不同的主体和称谓。海神对于海洋渔业来说就是渔民的保护神,据笔者观察,舟山地区渔民的海神信仰主要有网神、龙王、观音、妈祖(天后)和地方神五种,
一、网神信仰
网神的原始神应为伏羲。《抱朴子.风俗篇》中云:“太昊师蜘蛛而结网”。意思是说太昊伏羲氏效仿蜘蛛结网之法,为此发明了渔网。这方面的记载还诉诸在众多古籍中。《定海厅志》记载,在清康熙年间定海建有伏羲神庙,作为网神信仰供海岛渔民祈祷和祝福。而旧时习俗,新网下船之前,都要把渔网抬到伏羲庙去接受网神的检视,并要供三牡福礼,待网神允准后方可抬新网下船,这一拜祭网神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神”也是舟山渔民信仰崇拜的元始海神和基础神。
二、龙王信仰
舟山是龙的故乡和鱼龙文化的发祥地。东海为四海之首,东海龙王为龙王之首,传说东海龙宫就在舟山。史载宋元之间舟山已有大量的龙王宫和崇仰龙的风俗,尤以桃花、岑港、灌门三大龙王为甚。据《定海县志》记载,舟山21个区有29个龙宫,岱山区就有5个,几乎一区一宫,可见龙王信仰之盛。据笔者所知,岱山入志记载的有司基龙山下的龙王宫、北峰山的龙王宫、倭井潭的龙王宫、石马岙捍门龙王宫以及长涂江南的龙王宫和衢山区的凉帽山龙王宫等6个;未入志的还有东沙西沙角的龙王宫、渔山龙王宫、燕窝山供奉四海龙王像的“龙王庙”和岱中供奉东海龙王神像的“海晏宫”等。近年,在岱东镇后沙洋又重建了供奉棕楫龙的龙王庙。号称佛经之母的“华严经”证明,由于佛教传入和推广,有关龙王的信仰和传说迅速在我国传播。海龙王信仰的形成,是综合了龙崇拜中的王权思想和人们对海神的信仰,特别是渔民对龙的敬畏,因此在渔区中盛行着请龙王、敬龙王、祀龙王、谢龙王的祭祀仪式。海龙王信仰的兴衰与历代统治者对龙王信仰的尊贬大有关联。据有关史料,南宋时宋孝宗曾下诏令祭东海龙王于定海的海神庙,这是公元1169年之事,后来逐渐冷落。到了清康熙、雍正二位皇帝时,祭典东海龙王频繁,海龙王信仰迭起高峰。据史书记载,仅康熙祭龙王的祭文达8篇之多,并以“万里波澄”匾额赐于舟山的东海龙王宫。公元1725年,雍正诏封东海龙王为“东海显仁龙王之神”。在此诏令下,舟山各地或新建龙宫,或把其他庙宇改建为龙王庙。民国以后舟山的海龙王信仰大大削弱,代之而起的是对南海观世音的信仰。但在大多数舟山渔民的民间信仰中,东海龙王信仰还是东海区渔民的主要海神信仰之一。
三、观音信仰
观音在东海渔民的心目中既是佛教的菩萨,又是一位最受人崇敬的“民间神”。从唐代开始,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就成了中国最大的观音道场。只有观音信仰的形成,中国海神体系中才有了第一位女性神形,并逐渐压倒四海龙王。究其原因,渔民对海龙王的信仰是恐惧大于敬仰,而观音则不同。中国化的南海观音是位“慈目善目”的女神,性格温和慈祥,乐于助人,渔民更信奉观音菩萨能救他们于狂风恶浪的苦难之中,而且观音佛法无边,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因此对观音的信仰,成了舟山地区最主要的民间信仰。岱山衢山岛的观音山则是普陀山的姐妹山。传说观音原选定的道场就是观音山,只是观音错数了山头而将道场移到了普陀山,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拜观音不到观音山算不上拜全观音”这一说。
四、天后信仰
天后宫在舟山各个岛屿都有建立,其数量比龙王宫还多。岱山的天后宫多达20余处,其中《高亭镇志》有记载的就有11处,即司基、泥峙、外南峰、里南峰、新道头、栲门、燕窝山、浪激唱、高亭(蛇山)、蒲门港北、蒲门江南等。
五、地方神信仰
龙王、观音、天后(妈祖)等海神信仰在岱山的历史底蕴沉厚,得天独厚,而海岛渔村的地方保护神更是遍地建有庙宇,民间比较信奉的地方神有关公、赵公明、鲁班等。岱山供祭的地方神的名类与数量在舟山是出了名的。宫、殿、寺、庵、庙总数多达70-80处。仅岱山本岛就有闻名宗教界的十八大庙,如司基的运司庙、泥峰的聚英庙、念亩岙的玄墩庙、岱西栲网山的淡水庙、北岛小岙的张公庙、岱西剪刀头的大禹王庙等。每当渔民开洋、谢洋归来、祈求致谢,很多庙宙总是香火鼎盛。每年所有庙宇的主神诞辰都要举行盛大庆典活动。
六、有关祭海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建议
海神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一支奇葩,是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舟山的海神信仰和祭海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内容广泛,扎根民间,开发利用的潜力大、意义深。笔者认为,对海神信仰和祭海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必须要首先明确目的宗旨,主要是提升人的素质,促进和谐发展。
(一)祭海,就是要教会人们去感恩海洋、保护海洋,遵循海洋渔业客观的发展观律,全面保护好海岛海洋生态环境。因此,要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突出主题。从这个层面上说,我觉得岱山的祭海谢洋大典不应该拘束于某个阶段的庆典活动,而应着眼于挖掘其深度,比如通过祭海,培育人们长期环境保护的理念,并尽力使之成为国内海洋资源保护的一种典范,一个值得人们来学习考察的基地。同时,要将祭海文化与提高岱山知名度结密结合,使“到普陀山拜观音,到岱山既可拜观音又可祭海祈龙王”,成为吸引外界的一句流行口号。
(二)祭海,更应体现出以人为本。笔者认为可择址设立海洋纪念碑或海难碑,以祭祀那些为海洋渔业作出过特殊贡献或海难中不辛遇难的人们,同时也是一种对历史的缅怀。
(三)祭海及民间海神信仰要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是否可考虑把岱山现有的70-80个宫、殿、寺、庙等有机组合起来,挖掘其民间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使之成为新的海洋文化旅游开发的景点。
(四)祭海活动与徐福求仙史实的结合。徐福向海上三神山求仙必有其祭海仪式和活动,因此可在现有祭海活动中增加徐福入海求仙的内容,力求把徐福东渡这张岱山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与祭海文化一道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