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东沿海海神信仰和海神祭祀的特征
(一)海神信仰和海神祭祀的多功能性
山东沿海居民的海神信仰和海神祭祀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并表现出多功能性的显著特征。海神信仰的功能性特征最初表现为对大海存在的强烈神秘感,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当时人们还不具备认识海洋和征服海洋的能力,于是人们幻化出了上述海神形象,并使用各种仪式加以祭祀,以表达自己的某种意愿。经过逐步演化,海神信仰不再单纯是对海神的敬仰崇拜,而由对海神伟大力量的崇拜演变为对海神的多种祈求。
海神信仰和海神祭祀的多功能性,总体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避难。浩瀚的大海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和不测,海难事故经常发生,所以海神信仰中最常见的便是避难求生。许多海神正是传说具有解救渔船于危难之际的本领,才受到渔民虔诚的崇拜和祭祀。二是求渔。小而言之,渔民从事生产最直接的愿望就是多打鱼、打好鱼,求渔便成为海神信仰中比较重要的动力;大而言之,就是祈祷一年风调雨顺、海产丰收。另外,由于许多信仰具有模糊性和附加性,由于龙王、天后等海神具有使人避难的作用,所以人们也把一些其它的功能附加到他们身上,比如求婚、求子、求学等等。
(二)海神信仰和海神祭祀的诸神合祭性
山东海疆的海神庙很多,唐朝以后,一般均供奉东海之神,由于海神传说最早起源于山东,东海之神即东海龙王就成为山东沿海共同祭祀的最高海神。但是由于不同的地域特点和风俗习惯,除了东海龙王信仰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外来海神和地方海神。外来海神的典型代表就是天后信仰,它从南方传到山东沿海以后迅速传播开来,并且传播范围和影响深度迅速超过了其他的一些地方海神。地方海神则因各地地域和风俗特点的不同而名目不一,较有影响的有郭仙姑、刘仙姑和刘公、刘母等。
在海神祭祀中,往往不是单纯针对一个海神,而是出现了多神汇流、诸神合祭的特征,如周戈庄祭祀的海神主要有五位:主神是龙王,其余四位分别为天老爷、观音老母、四财主和孙仙姑,具体祭祀活动中,是五位神灵一起祭祀;甚至就连与海洋有关的英雄人物也成为祭祀的对象。在这一点上,山东沿海的海神祭祀和南方的海神祭祀是一致的,南方海域的海神祭祀中,除了祭祀海神天妃外,还有临水夫人、龙神、拿公、陈文龙、苏臣等,祭祀海神的对象也是多方面的。
(三)海神信仰和海神祭祀的形式多样性
山东沿海的海神祭祀存在着渔民祭祀、海商祭祀和官府祭祀等多种形式。古代,这三种祭祀形式并存,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古代的山东沿海海神祭祀中的官府祭祀一直以莱州海神庙为主祭场所,供奉东海之神广德王,由朝廷指定官员主持祭祀仪式,这从宋代始已成定规,明人任万里的《海庙祀典考》就做了详细的记载。海商祭祀在古代也非常发达,这与我国古代封建会的经济特征息息相关。渔民个人或家庭祭祀一直是海神祭祀中最基本的形式,时至今日更成为最重要的形式。
在具体祭祀程序上,形式、内容不一。一般家庭或者平时的祭祀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简单。富足家庭或者庙会、节日的祭祀活动,则非常重视,程序复杂、全面。如周戈庄的海神祭祀,程序多达十一项之多;在天后祭祀中也存在送愿船、送灯、送衣物、杀发财猪、庙会唱戏等五六个环节。
海神信仰是一种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不同海神在发生、流传和演变过程中,都对当地渔民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近几十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山东沿海地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渔民海神信仰和祭祀仪式在遵循传统的同时也适应新的形势得以不断创新发展,较多地赋予了对大海的一种感恩和敬畏之情,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