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童世领/摄
庆祝建国65周年
编者按:为庆祝建国65周年,我报从今天起推出《图说岱山》专栏,以新旧照片对比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现岱山不同年代的风貌和近年来取得的新发展、新变化,让读者切身感受到我们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个城市是一本书,打开她,犹如翻开了历史的长卷。驻足竹屿新区,昔日荒凉滩涂、阡陌交错,如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十年间,竹屿新区建设云腾风动,完成了从盐田荒地到海岛生态新城的完美蜕变。
忆十年前滩涂盐田伴涛声
10年,几许风霜和韶光。“我依稀记得现在的县行政中心一带原先是一大片滩涂,旁边是一望无垠的盐田,靠近海边的是一个个养虾塘。”高亭镇南峰村村民许彩儿忆起新区前身时,颇有感触。“闲暇时,我喜欢到滩涂上捡海瓜子、泥螺、花蛤等,一会儿就能捡一大桶,回来给老头当下酒菜。”许彩儿回想起来津津有味。“那时,我们南峰村还是蛮闭塞的。去镇里中心地带,要绕路。不像现在,新区道路四通八达,出行便利。”今年72岁的南峰村村民钟彩芳感慨道,“10年前,这里可算得上荒无人烟。除了在庙后盐田晒盐的盐民,虾塘养殖南美对虾的养殖户,很少有人经过。”
看十年后高楼鳞次风景美
10年,几多沉淀和变迁。“我清楚记得,2004年9月,新区第一个建筑群渔家傲山庄建成。10月,新区第一个商品住宅小区浪琴花园动工建设。”一房地产公司职工费建国告诉记者,“几年后,蓬莱阳光小区正式建成时,我按捺不住,也把家安在了新区。”说完,费建国咧嘴一笑。
费建国继续说道:“起初蓬莱阳光一期600多户人,只住了100多户。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慢慢往新区方向流动,新区居民愈来愈多。”“我本身是东海村人,2006年实验学校搬迁至新区。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学习环境,我毅然买房到新区。”东海村村民蔡芬芳告诉记者,这几年新区发展迅速,尤其是新区广场、体育馆等建筑的建成,不仅使居民有了休闲娱乐好去处,更是成为岱山的地标。
展望未来新区发展潜力大
10年,几多梦想和辉煌。
星河路延伸段的观海平台,有市民在欣赏海景,享受滨海自然风光;县体育馆内,有市民在健身运动,感受挥汗如雨的快感。新区长河路,点亮的座座灯塔,彰显了新区魅力……一个富有人文气息、绿色宜居的新区正在悄然形成。
竹屿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金福良告诉记者,我县按照“东拓西延中提升”的建设思路,集中力量优化城市规划,加大建设投入,提升城市功能。“‘东拓’突出了竹屿新区建设,以一批酒店、居住、文化等项目为重点,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凝聚人气,让新区成为宜居海岛的核心区块。”金福良解释道,新区建设的同时,带动了周边村的发展,改变了村庄面貌,也提高了村民们的素质。
10年,在岁月长河里,弹指一挥间,但在岱山发展史中,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老照片由岱山县档案局、岱山县老干部摄影艺术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