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5时30分,县文化广场一角,78岁的傅文彬身着太极服,动作轻柔舒缓。
“我一直都很喜欢锻炼身体,特别是退休后天天在文化广场这儿打太极拳。”傅文彬说。
据傅文彬回忆,自己最早的锻炼场所是在蓬莱公园。十多年前,我县的文化体育设施场所还很少。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蓬莱公园就成了周边群众重要的健身、休闲场所,最多时日接待了近2000人次。
那时,他常常早晨5点多起床,爬到蓬莱公园,伸胳膊扭腰锻炼身体。随着群众对文体设施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蓬莱公园经历了几次整修。
傅文彬清楚地记得2002年县文化广场建成,不但美化了县城环境,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是创造了一个集居民休息、聚会、休闲与娱乐于一体的公共空间环境。
每当夜幕降临,市民们或在文化广场的草坪雕塑区散步闲聊,或在中心广场一角跳广场舞,随着文体活动种类的多样化,市民们锻炼身体不再局限于爬山,形式也不再单一。“广场舞、太极拳、佳木斯等,我感觉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后,这种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氛围愈来愈浓厚。”
近十年,海岛的群众体育运动文化更是风生水起,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居民区、渔农村增添了很多健身设备,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健身带来的乐趣。”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科科长罗武华说,近几年我县文体事业的发展可谓蒸蒸日上。
2013年,20万海岛居民瞩目的最大室内锻炼场所县体育馆的建成,更是填补了我县综合性大型室内文体活动中心的空白。体育馆是我县具有重要地位的标志性建筑,从此,我县可以举办大型文艺演出、大型会议以及多种球类赛事。训练馆也能提供群众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罗武华说,目前我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了950名以上,按照1000人配备3个指导员的标准,我县远远超过了这个要求。这些指导员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个指导员的标准,我县远远超过了这个要求。这些指导员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县健身路径有320条,篮球场地80个以上,室内外兵乓球场地220个左右,晨晚练习的健身广场达150个,在城镇居民区、渔农村15分钟以内就有一个健身圈,市民们可以就地参加文体活动。(老照片由岱山县档案局、岱山县老干部摄影艺术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