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振奋人心的潮流拉开序幕。岱山,地处中国东海,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书写了自己的篇章。从衣食住行到道路桥梁,从社会保障到文化生活,这是发展的40年,是恢宏的40年。而今天,我们要说一说岱山县域内一个普通不过的城中村,40年前,它游离在城郊之外,经济落后。搭乘着全县改革开放的红利,紧抓时代机遇,它,逐渐成为全县经济首屈一指的社区……
改革春风吹暖集体经济发展
岱山县高亭镇闸口一社区(原称:闸口一村、闸口渔业大队))位于岱山县高亭镇县城西侧,全村由11个自然村组成。经过一系列的改革,闸口一村成为纯渔业村。然而,据介绍,当时生产工具相当落后,只有小型陈旧的木质小型船,而作业方式也只有流网作业一种,非常单一。
虽然几届村干部一心抓生产,发展村集体经济,但由于现实因素的种种困难,村集体经济负债连年增加,渔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渔村改革逐步深入,闸口一村也迎来了机遇。据《高亭镇闸口一村村志》记载,当时渔业生产责任制由“三定两奖赔”改为“生产大包干”,后又推行“单船核算”,实行自行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渔民生产积极性,渔业收益逐步好转,渔民生活有所提高。但是,村集体经济依旧出现了亏损的被动局面。到1984年年底,闸口一村村级集体经济账面数为负债86万余元,村集体固定资产仅有22万元,成为全县最严重的“空壳村”、贫困村。
现任闸口一村党支部书记的赵行法介绍,当时,新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赵汉清多次召开支部及党员大会,反复研究分析相关情况,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历时数月,最后决定借祖国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的强劲东风,在负债86万元的基础上再举债15万余元,创办小型渔船修造厂,船厂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可容纳40至50吨位,约20余艘渔船。 1984年4月份建厂,10月份投入生产,当年年底即产生经济效益。此后每年有10余万元至20余万元的经济收益,后逐年增加至40余万元一年。
紧抓机遇让危机化为转机
当渔船修理厂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个消息却让当时的村干部为难了。
1994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岱山中心渔港建设”,需要将原有的闸口船厂拆迁。这是发展全县经济及基础建设的“八大兴岱工程”之一的重大项目。面对船厂盈利,村集体经济刚刚起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是否接受政府予以的经济补偿,闸口一村该怎么办?
最终,村里提出“以原闸口船厂15亩土地,置换岱山经济开发区塘墩200余米海岸线,长约百余亩的海涂”。“当时的经济开发区都是荒无人烟的荒滩嘞!”赵行法说,时任县长戴秀开亲力亲为,用脚步丈量划拨的岸线长度,并给与很大支持。
迁建后,船厂收益逐年提高。但发展中还是难免遇到问题。
当时,政府未明令禁止村干部承包村级集体企业。闸口船厂以年承包费72万元由17位党员干部拼股承包。但随着渔业生产和海运业的发展,船厂经济效益突显,年回报率达100%多。这样,广大社员、村民表示不满,认为拼股党员干部严重侵害了村集体经济效益。
如何化解村民怨言,消除不稳定隐患?经村班子研究,报镇党委同意,闸口一村于2011年6月,召开全县解放以来村级会议规模最大的户代表大会,有近800人参加。会议形成民意共识,最终劝说17名党员、干部全部退股,并将闸口船厂向全社会公开招标。赵行法说,闸口一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了许多危机,当党和政府的重点工程涉及到闸口一村利益时,他们从不要求增加经济补偿,而是要求政府予以优惠政策,助推村集体经济跨跃发展。改革40年间,一次次的危机都成为转机。例如2010年,高亭冷冻厂刚刚步入生产的正常轨道时,岱山中心渔港两期及沿港西路路面扩宽需要高亭冷冻厂从两面挤压,闸口一村在积极配合的同时,再次提出推动冷冻厂进行转型升级改造;在“三改一拆、旧城改造”过程中,闸口一村抢抓机遇,不要政府补偿款,而是置产了近6000平方米的“综合楼”及“文体中心”。
法制保障经济发展的有力后盾
发展中,有决心和谋略还不够,法制保障是闸口一村发展的定海神针。
赵行法说,闸口一村任何一项村集体经济发展及重要议事决议,都是经党支部、村委班子反复研究,民主决策,凝心聚力达成共识。“2015年8月,在政府推动‘村规民约’修订过程中,户户联系,上门征求意见,使得“村规民约”的户同意率达到95.37%,为进一步推动依法办事、规范行政奠定了扎实基础。”正因如此,2016年6月,闸口一村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全市1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而且是全市唯一的渔农村立法联系点。
在40年的发展中,闸口一村多次用运用“党规、党纪、党威”的约束,用完备的村规民约做后盾。2011年,为了动员17名党员干部放弃船厂的承包,村里逐一与拼股党员干部约谈,以配合支持村两委“关于将闸口船厂向全社会公开招标”的决定。赵行法说,个别拼股者思想不通、心存怨言,还扬言“要进行暗中报复”。但有了村民大会的决议,村委的信心和决心是没有动摇过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极大部分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赞同村两委决定。最终,闸口船厂于2011年11月对外公开招标,获得一举成功,承包费由72万一年提高到290万一年,村集体经济再一次步入发展。“还有,股份制改革的时候,有些村民看现在经济势头好了,就说要把之前不筹缴的‘应缴款’补上(现称为‘集体资产增值平衡费’),以达全额享受‘福利费’之目的。”赵行法说,可是以前的一万块和现在的一万块不是一个意思了,如果按照之前的物价进行补,那之前一直在缴的社员就不合算了。不管是处理平日里生活中的小事,化解矛盾纠纷和社区不稳定隐患,还是处理与渔民出海等经济利益挂钩的事情,闸口一村始终以法制保障全体村民的利益。“这也是我们村干部做事有底气的原因了。”
记者手记
40年的光辉岁月里,经历过多少沧桑变迁,起起伏伏的四十年,诉不尽几多风雨。40间里,闸口一村从一个经济落后的纯渔业村发展到如今,以渔业为主,多种经济发展的城中村。40年的发展间,它借着改革政策的红利,逐步成为全县经济首屈一指的社区。它的变化,也印证了岱山这40年的变化——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地转变,改革。相信下一个40年,变化会以成倍的速度,展现它傲人的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