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文化  >  岛屿文化

黑色的海涂泥
——绵延千年的古代熬盐法钩沉
 
http://www.daishan.com  岱山新闻网     2020年6月13日 12:05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你可知道,为什么岱山海涂泥的颜色有黄褐色的,也有黑色的?

  你可知道,远古的岛上盐民,是如何从海水中获取结晶盐的?

  记得小时候,听过母亲讲过一个故事《海水为什么是咸的》,说是远古时期人们不知道盐为何物,所有的菜肴食物都是淡的。一天,有位岛民发现一只凤凰飞到海涂上停了一下,岛民相信古人说的“凤凰不停无宝之地”,但走近看看并无宝物,只好将那块凤凰停过的泥挖来进献给皇上,想封个“献宝状元”,皇帝看到是一块烂泥,判了个“戏弄皇上”的罪名将他杀了,将这块泥巴随意搁在一边。在一个梅雨季节里,这块发潮的泥巴不经意有卤水滴落在皇上进膳的碗内,皇上终于第一个尝到有盐的菜肴竟是如此鲜美,方知这块泥巴确实是宝物,命人将那处泥涂上的泥全都挖来装船,进宫让他享用,不想泥装得太多,船在半洋沉没,海水从此都是咸的了。于是人们开始想方设法要在海水中提取结晶的盐分。

  小时候,我随祖父来到秀山北浦,祖父有一门手艺为当地人打工,我在广袤的海涂逡巡玩耍,无意间发现了各处泥涂的颜色不同,有的呈黄褐色,有的呈黑色,感到很奇怪,当然只能问祖父。我祖父是晚清时期过来的人,那时他快掉光头发的后脑勺上还有一条细细的花白辫子,总是十分隐秘地绕过前脑门箍在脑袋上,然后用一顶终年不摘的破礼帽遮掩着,很少有人知道,记得直至上世纪60年代还在。我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连这个晚清遗老竟也不知所云,这问题一定深奥。但是他说,问问秀山当地人不就知道了?

  秀山的老盐户告诉他,那是煮盐的结果。后来,我根据古书,也大致了解了这一现象……

  盐,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真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调味品和工业化工原料。人们可以在广袤的盐田中以薄膜滩晒的技术获取大量的原盐。但在数千年前,由于提取技术的落后,盐非常珍贵,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物资。从汉武帝的《盐铁论》到宋代的柳永场监,再到明清两朝,都用海水熬盐,在制作上承袭单一落后的工艺技术。舟山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翁山县始,就在如今的岱山、定海建立场监,对海盐建立严格的由国家“统购”与“统销”的专卖政策。

  海水制盐经历煎煮、板晒和滩晒几个历史阶段。其中煎煮的历史最长,舟山有记录的盐场从唐代置县起设立场监到清道光初年改为板晒止,达1100年,如果再向前延伸到秦汉,历史就长达数千年;而从板晒到滩晒,才两百年不到的时间。岱山县自古以来是舟山盐业最发达的地区,但是人们已经很少能够了解最原始的海水煮盐的具体方法了。

  “煮海”“熬波”都是古代制盐的代名词,宋代词人柳永曾为晓峰盐监时,他的《煮海歌》是一首古代盐民生活场景的写实作品。他在词中写道:“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馏成卤。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南宋时期,岱山盐监邵叔豹也是一位悯惜盐民的好官。

  那时候,每到伏天,在潮水退去时,盐民在海涂上抢刮盐泥,堆成泥堆,称“泥篷”,盖上草苫,以防被雨水淋淡。一到晴天,盐民将泥篷的泥挑到晒场,晒干后泼上海水,多次重复,以增加泥中盐分。然后将风干的咸泥装入塯中,灌入海水,海水通过咸泥从塯底渗出流入卤缸,称“淋卤”。测试卤水的浓度用石莲(即干燥的莲子),如石莲能浮于卤水上的即为咸度高,半浮或沉底的石莲即为浓度低。卤水经测试合格后,即可储存备煎。被海水淋淡的塯中之泥,还得由盐民挑到泥场上任海潮浸淹,以增咸度后再挑回来重复使用。产百斤盐须挑泥、挑海水、挑卤约百担。“百斤之盐挑百担”,劳动强度可想而知,所以有“十个盐民九个驼(背)”之说,是整天的重担压弯了他们的腰背。

  唐宋时代煎盐用的锅,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家庭日用铁锅,而是一种用铁皮制作的平底铁盘,直径一丈,盘边四周高一尺两寸,合缝处用卤和石灰调合的填料镶嵌,以防渗漏,一次可以倒入卤水1500斤。煎盐的灶,直接建在海涂上,每场十口灶,一灶二十户合用,逐户轮流使用。灶大,形圆,每灶七八眼,多者十二三眼,以添柴薪。卤沸后放入皂角,以加速结晶,还得不断用长柄扫帚在沸卤中频频搅拌,待锅底形成湿盐时用漏勺子捞出,沥去卤水即成干盐为成品。一家煎完,另一家趁热灶继续接上,一昼夜可煎5盘,每盘300斤,耗柴300斤,自起火至熄火,谓一造,每造4至5天,熄火后即行拆卸,他日开煎得另行砌盘。

  到了元代大德元年(1297年),岱山正监盐司黄天佑开始推广用“篾盘”代替铁盘熬盐。用竹篾编盘,内外用贝壳灰80%加卤水20%调合成浆涂抹,底部再刷一层柴灰以耐火,篾盘上方加2根长2丈余、直径尺许的大桁条,大桁条上再横架十多根小桁条,每桁挂绳48根,绳下端系钩,钩住篾盘格档,使篾盘能够承受1500斤的卤水重量,不致变形下坠,开煎后昼夜不熄火,每造煎10昼夜,这种篾盘使用是一次性的,熄火后拆除不再用,再煎时改用新篾盘。

  不管用铁盘还是篾盘,都是在海边泥涂上砌灶后用柴火煎煮。所以除制卤外,柴薪的供应也是煮盐重要一环。孤悬海外的岱山岛,所有煎盐的柴薪都得由盐民在当地山丘上去砍取,故柳永诗中有“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之句。我们由此可以想见,一千多年以来,荒凉的海涂上,冲天的烟火日复一日,终年袅袅不熄,燃尽后的柴灰,积年累月,遗弃在海涂上,被雨水、海潮冲刷,被挑盐泥的盐民重复踩踏,完全混和在泥涂中,原本褐黄色的海涂泥,逐渐被炭灰污染成黑色,黑色的泥涂从此形成,直至一千余年后的清道光初年,煮盐法被“板晒”替代,这一工序才最后才停止。

  但是,泥涂的色泽,纪录了这一非凡的历史过程。

  那也是盐民血和汗的颜色。

 
来源:岱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庄世维 初审编辑:徐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直击十运会 | “乒”出活力 赛出风采
【攻坚突破 实干争先】岱山邮政物...
【安全生产在行动】乡镇(社会救...
卢建波赴乡镇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共建“青年夜校” 共期岱山发展
岱山“你好青年·青年夜校”工作品...
“双十一”期间 我县推出“仙岛鲜...
小岛你好 | 退伍老兵情系海岛 重...
县作家协会举行成立40周年座谈会
我县两案例入选省级党建联建典型案例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