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因寺,也称广济寺下院。在衢山历史上,最早的寺院是公元838年建的东亭寺。比普陀山建寺还早78年,当时为什么会有人在这偏远的衢山岛上建寺,其原因无以查考,据说,唐时鉴真和尚第二次东渡日本,在衢山、嵊泗一带海域遇难,后是由衢山的老百姓给救上的,其所建东亭寺是为纪念鉴真大师海上遇险得救。查考鉴真第二次东渡,当时公元743年,与东亭寺建寺记载相差95年,这种说法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940年,在岛斗建有蓬莱院,1165年,荷兰海盗侵扰普陀山,烧毁寺院,抢掠庙产,寺中有一僧人捧一尊汉白玉观音像乘船外逃,第二天黎明,船飘流到衢山观音山下,那僧人以为是菩萨指点,就捧观音像上山供奉,这是观音山作为宗教圣地的起始,也就是这洪因寺(或称下院)结庐供佛的缘起。这个寺院,位于海拔175米的南面山腰上,倚山朝东,在原茅棚上兴建寺院是清同治10年(1871年),在民国时期进行过大规模的整修,占地1700平方米,其中有建筑面积1452平方米,正殿七间,为楠木结构,殿高10米,阔21米,进深12米,九架梁,明间抬梁式,三架梁上用两月梁承托脊垂柱,柱底饰吊篮。该寺清时供主佛为阿弥陀佛,1943年从普陀山请来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当时倾岛轰动,成千上万人于三日前吃斋念佛,送佛上山,供于下院。后来因这院始供观音玉佛,整个观音山又是以供奉观音为特色的,以后又把这下院主殿改为“圆通殿”,供奉汉白玉观音像。此庵建筑古朴、典雅,是现在衢山岛上的三大古寺庙建筑之一,再加庭院花草繁茂,清净幽雅,是佛教信徒礼佛的理想选择。洪因寺清末的主持和尚,法名广达,因其童颜鹤发,老百姓都尊称其为“白发师傅”,此人操行极好,知识渊博,被当地百姓尊为高僧。当年衢山秀才乐和声曾为其书一堂联:蓬莱峥嵘藏古刹,海山锦秀出高僧,是对其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