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做农民简单,其实没有那么容易,不光要吃苦,还要靠技术,种地的学问可大着呢!”头发微微发白,皮肤被晒得黝黑,眼神里藏着对种田的热爱。这是记者初见泥峙求索家庭农场负责人任平元时的第一印象。从他的话语中,更能听出种到老、学到老的坚持。
走进任平元的家庭农场,只见各种瓜果蔬菜都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但是和一般的农场不同,他家的农作物上都盖着一层秸秆,咋看上去不太整洁。看出我们的疑惑,任平元笑呵呵地解释道:“是不是觉得不太好看,但是作物长得好就靠这个,看我这红美人,现在多粗壮,全是秸秆堆肥的功劳。”任平元认为,桔杆焚烧和乱堆放都不环保,于是,他把别人丢弃的秸秆和杂草都收集起来,铺到农作物上,既能给土地保湿,还能保肥,这些秸秆腐烂以后,还可以成为肥料回归土地,可谓是一举多得。
算起来,任平元已经和农作物打了二十多年交道,“原来我是做石匠的,后来身体吃不消,就转行做了农民。”任平元回忆说,刚开始办农场的时候,他也和别人一样依赖打农药和施化肥,但是农场的产量一直普普通通,不见起色。心思敏捷的任平元就开始琢磨,怎么能把田种的更好呢。后来,他一边和老农民请教,一边参加培训,加上自己实践,琢磨出来一些心得。
“我的田里很少用农药,一般都是靠人工除草的。”紧接着,任平元介绍了他第二个妙招,翻地除草。只见他用锄头一翻、一转,就把土里的杂草铲了出来。清除后,再松松土,将埋在土中的幼草也翻净、晒干。“这样做了以后,野草就死掉了,而且经过翻转,促进气体交换,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利用率,给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任平元介绍。
对于施肥,任平元也有自己的理解,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农民在撒施化肥的时候,喜欢直接把化肥扔在作物根部周围,这样做确实节省了人力,可是效果并不好。有些地里,分明撒施了化肥,可是农作物依然枯黄,就是因为化肥的利用率降低,简单地说,就是化肥被浪费,因为化肥放在土壤里后,要经过分解,才能充分融入到土壤里被作物吸收。任平元一边操作一边介绍,“我施肥讲究水肥一体和薄肥多施,通常一般提前按比例将水和肥料混合,再进行多次少量施肥。这样做,不仅实现了肥料的利用率,还能有效控制作物根系的湿度,这样种出来的番薯,每株有将近十斤重,效果特别明显。”
现在,喜欢尝试各种方法的任平元正在积极探索种植新的蔬菜品种。“这两年,我还在试种黑番茄,虽然刚刚起步,产量并不大,但也算是有一个好的开始了,我相信土地里有好日子,将来继续学习种田的技术,走好在土地里的每一步。”任平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