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岱山支站
乡镇巡礼:
 高亭镇  衢山镇 东沙镇 岱西镇 岱东镇 长涂镇  秀山乡

 新闻热线:0580-4406519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新闻 > 蓬莱潮人

以骨为画 变废为宝
 
  岱山新闻网     2022年11月24日 10:32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青山不墨千秋画,说起画,大家都会想到国画、版画、水墨画……而在东沙古镇里有一家“鱼骨塑画”的非遗店,手艺人潘秀菊用我们平时废弃的鱼骨、贝壳作画,将创意定格在方寸之间。

  今年78岁的潘秀菊是一名退休教师,海边长大的她,对海洋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儿时在母亲的影响下,她就喜欢用各种鱼骨和贝壳拼贴作画。1989年,潘秀菊突发奇想,打算将这份童年的渔家记忆用最原生态的材料制作出来,并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鱼骨贝雕画,要将鱼骨、贝壳等材料经过脱肉、去腥、消毒等十余道工序,并保持它们最本真的样貌,依型入画,依意组画。从最初的摸索前进,到现在的拿捏自如,潘秀菊已坚持了近40年。

  在很多人眼里,鱼骨、贝壳只是餐桌上常见的“垃圾”。而在潘秀菊手下,每一种都有特殊的作用。每走进农贸市场,她首先考虑的不是渔货的味道,而是这些鱼骨、鱼鳍等是不是适合创作。她的每幅作品里,至少有十余种材料创作而成。多年下来,不少鱼贩在了解到她变废为宝的想法后,纷纷主动为其收集材料。

  除了搜集材料的难题,创作中鱼骨、鱼皮等材料粘合度低,还极易破损,制作完一件鱼骨贝雕作品可谓是困难重重。“桅杆是用螺搭起来的,船的篷布是用鱼皮,网也是用鱼皮雕刻出来的……”这幅作品叫《东海记忆》,潘秀菊耗时整整一月才重现了当年渔民捕鱼场景。鱼骨贝雕画的制作远不止于表面的精美绝伦,更要经过巧思立意。每一段生活的经历,都可能成为创作的灵感。潘秀菊说,为了尽可能展现渔民捕鱼时的神韵,她曾多次请教当地的老渔民,在作品上大大小小修改了二十几次。

  2018年“鱼骨塑画”还被收录为第六批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每每说到鱼骨贝雕,大家总能在潘秀菊眼里看到一份热爱。这寄托着她儿时的海洋梦,也承载着她对艺术的热爱。因为鱼骨塑画,潘秀菊的退休生活也变得更为充实,她时常一做就是一整天,近些年共制作了上百件鱼骨贝雕作品。此外,她还走进各社区,学校,向孩子们传承和发扬这份海洋文化。

  “作为海岛人,鱼骨贝雕的生存土壤正在慢慢消失。”对此,潘秀菊心中满是遗憾,她希望有更多地人能走进鱼骨贝雕,感受这份家乡本土文化,爱护、传承它。

 
来源:岱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记者 孙贝妮 初审编辑:孙浙栋 责任编辑:陆双燕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与汛期赛跑 我县提早完成病险水库...
卢建波检查督导生态环保工作
县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节前市场检查
长涂推出“礼堂看四季”系列活动
县总工会以暖心举措助力“三支队...
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走进衢山镇...
税收大数据“画像” 助力海岛经济...
医防协同促健康 我县开展中老年人...
岱北水厂加紧建设 工程总进度过半
浙江省十一县市(区)中国画作品...
 

关于我们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11号 浙ICP备20005816号-1
电话:0580-4406519(FAX)
岱山县委宣传部主管 岱山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公网安备 33092102000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