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增强新闻从业人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6月25日晚上,岱山县融媒体中心“同一新闻题材,你如何再生产”好新闻交流分享会在6楼会议室举行。中心领导,总编室、记者部、编发部、新媒体运营部、策划营运部等业务部门近60位新闻工作者参加分享会。
会上,4位好新闻作品的主创者结合自身经历,从创新创意、技术应用、传播效果等内容进行分享交流,深入探讨新闻采编的技巧与方法,讲述如何通过生动的故事传递核心价值观,引发社会共鸣。在座的记者编辑也围绕“同一新闻题材,你如何再生产”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对现有新闻题材进行深度挖掘和再创作,赋予新闻更多新意与价值。
此次分享会不仅促进了新闻创作经验的共享与交流,也为中心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探索创新路径,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为岱山新闻传播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海味人生》这个系列,每一次的采访拍摄都是一场进入城市深处、感受生活温度的“寻宝旅程”。这个系列聚焦的不是什么名人,而是那些藏在岱山街头巷尾、用双手默默编织生活的普通人——比如今天要分享的这两位传统工匠手艺人:赵记钟表店的赵师傅、“修鞋匠”陈英师傅。他们两个都是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坚守了40多年的老手艺人。
前期采访的挑战与突破
这类老手艺人,往往不善言辞,甚至对采访有点抵触。特别是赵记钟表的赵师傅,一开始觉得“修个表没啥好拍的”,而且工作忙都没空搭理我们,那怎么办?我们的办法是“泡”在现场,用时间换信任!多给他讲讲好听的话,和他唠嗑,他一高兴,就答应我们拍摄了。这里,真诚就是唯一的必杀技!修鞋匠陈英师傅就比较好拍,之前也有记者去采访拍摄过,所以他也不是很抵触,拍起来也比较顺利。
采访中倾听比提问更重要
钟表店的赵师傅面对镜头会紧张,话有时会说不好,采访也不是很通顺。我们索性关掉摄像机,坐下来看他修表,听他喃喃自语,他修表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给我们介绍,修表工具的来历和用途,还有一些手表里面的零件小知识,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细节和感慨,往往有着最动人的故事。为此,我们的任务不是引导他说出我们想要的一些“金句”,而是耐心捕捉他职业生涯中那些闪光点。而采访修鞋匠陈英师傅,我们稍微引导了几句,他就自己讲述起从业经历,后来也挖掘出了一些特别的故事,比如他年轻生意好的时候,每年的跨年夜他都会干到凌晨,曾经的修鞋行当是那么的受欢迎。
要挖掘“手艺”背后的他们的“心意”
我们在采访拍摄时,不只是记录他们怎么做(How),更想探究他们为什么做(Why)。修鞋匠陈英师傅说过一句朴实的话,我印象很深刻,“现在年轻人鞋子多,穿坏了就扔,但总有些念旧的、节俭的,年纪大的人,需要我修修补补,能帮人省点钱,我心里踏实”,其实这句话也说出了他想要坚守的价值。钟表店的赵师傅在采访时也说过,“一只陪伴了他很久的表停了,但关于这只表的人和事还在他自己的心里走着。”
手艺其实是一种载体,承载的是人情冷暖、时代的变迁,还有每个人人生的坚强与尊严。我觉得这是我们媒体人应该关注的核心价值点。《海味人生》系列我们还在继续做,也会努力做得更好,去照亮那些被忽视的普通人和角落!
邱琼苇:精准选题善于抓取核心亮点和细节
针对《年味》系列及《海味人生》系列公众号制作采写,我主要分为以下4点来分享:一、选题精准;二、标题:抓取核心亮点;三、采访内容:挖掘细节和文化;四、制作编辑:风格统一、结构清晰。
一、选题方面。《年味》系列三篇推文以岱山特定的地域传统年味美食为主(米酒、祭灶果、擂金团),相对具有代表性,切口小但内涵相对丰富(比如:工艺上、情感文化...)。在特定的节日下(临近春节),通过这些传统制作手艺来唤起儿时记忆中的年味以及对家庭团聚、节日氛围的情感回忆。另外,传统美食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这类美食推文发布后,阅读量通常较为客观,大家的互动性也较强,比较接地气。
二、标题方面。《年味》系列《5元/斤!岱山人的冬日,少不了这一口→》《日产1000余斤!岱山人的小年“标配”!你最爱哪款?》《日生产3000只!在岱山,过年这一口“糯叽叽”必不可少→》等标题,通过核心产量数据来直观具体的表现出来,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眼球;“地域化”“情感化”相对明显:强调岱山,明确地域归属,也向在外地的读者展示地方特色,将美食产品与特定节日、地域生活习惯绑定,赋予强烈的情感价值和仪式感;标题中抛出互动问题,增加读者点击欲。
三、采访内容方面。通过深入一线,记录生产过程,记录每样食品从原材料准备到最后成品的完整制作流程(配短视频);从生产方获取市场信息、销售情况等重要消息;对于年俗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进行阐释说明;考虑到实用性,在这推文最后附上购买方式,服务读者。
四、编辑制作方面。1.统一导语、结构清晰:系列推文每篇都统一开篇语,引出主角特色年货美食,对核心内容生产描述(数据信息+文化寓意阐释+情感升华/互动+实用信息收尾);2.视觉优先、图文并茂:除文字信息外,推文搭配视频+配图(GIF动态展示制作过程),对关键信息(价格、产量、联系方式)进行颜色区分、图片信息标注;3.系列的人物报道,在排版时可以用一些小标题进行概括,让推文结构更加清晰。
张瑾:从“一鱼多吃”到“深耕细作” 浅谈新闻创作的初心与巧思
新闻就像一条鱼,只要我们用心去“吃”,总能发现新的滋味。
从2021年3月,与宁波舟山港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结缘,到此次4月27日记录报道“该码头迎来第400艘40万吨矿船”,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鼠浪湖发展的记者,如何把一条新闻线索“吃干榨净”,同时又保持新闻的温度和深度?今天,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个人从业近10年对新闻创作的初心与感受。
一、抓住核心,找准新闻的“鱼头”
新闻选题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决定了报道的方向和深度。
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是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宁波舟山港又是全球重要的货物吞吐港口。在岱山乃至全国来看,它的新闻价值不言而喻。每次接到关于鼠浪湖码头的新闻线索,我都会先问自己:这个消息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而这次第400艘40万吨矿船靠港,最核心的点是什么?是数量的积累吗?不,是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它标志着鼠浪湖码头在超大型船舶靠泊和铁矿石中转能力上的巨大飞跃,这是港口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抓住这个核心,新闻就有了“鱼头”,有了灵魂。
二、拓展视角,把“鱼身”吃得干干净净
找到核心后,不能满足于只写一个简单的消息。
从不同角度去拓展,把“鱼身”吃得干干净净。这次新闻,我们可以从港口运营的角度,看看他们是如何实现巨轮“快靠、快离”的;也可以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聊聊码头的设备升级和自动化操作;还可以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角度,谈谈港口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因天气等因素没能上岛与巨轮“面对面”。而是在鼠浪湖岱山离岛智控中心完成的采访与拍摄。这个变化,也是鼠浪湖码头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印证。
就像一条鱼,从不同的部位切开,都能找到美味的肉。
三、挖掘故事,让新闻有“鱼刺”也有“鱼肉”
新闻不能只有数据和事实,还得有故事和情感。
在鼠浪湖码头的报道中,个人一直以来特别注重挖掘人物故事。这次“远见海”轮,它是第400艘,更是当年第一艘靠港的40万吨矿船。2016年4月27日,在“远见海”轮的汽笛声中,鼠浪湖正式迈入“大船时代”。
这背后的故事——鼠浪湖人对港口的感情、码头工作人员对这艘“老朋友”的特殊记忆,这些都是新闻的“鱼肉”,能让新闻更有温度,更有感染力。
四、持续关注,把“鱼尾”也变成新闻
新闻报道不能“一锤子买卖”,要持续关注。
鼠浪湖码头这些年的发展,就像一条不断游动的鱼,每次都有新的动态。每年都会去码头采访,我都会看看他们有什么新变化、新进展。比如,他们从单一的铁矿石中转拓展到保税混矿业务,这就是新的“鱼尾”。
通过持续关注,把这些“鱼尾”也变成新闻,让读者共同来持续关注鼠浪湖码头的成长。
五、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鱼”端上桌
最后,新闻写出来是要给读者看的,所以一定要通俗易懂。
尽量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把复杂的港口运营和技术革新讲清楚。比如,讲到码头的接卸效率提升,我就用“以前卸一艘船要六天,现在只要33小时”这种直观的对比,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明白。
最后想说,新闻有意思。作为一名记者,你到过的现场、接触过的人物、见证过的事件,都会成为你职业道路甚至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徐梦洁:以《全省首台1300t龙门吊落地岱山》为例浅谈新闻创作需解决的两个问题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全省首台1300t龙门吊落地岱山》这篇报道的创作过程,再发散交流一下新闻采写。
新闻创作我认为就是解决两个问题:1、写什么?2、怎么写?
“写什么”涉及“提升新闻敏感性”和“寻找与时代的共振”。“怎么写”包括“搭建文本结构”与“追求文本真实性、可读性”。
“新闻敏感性”对于编辑而言,更偏重于政治敏感,能够敏锐识别高风险素材,对记者来说更多的是对选题的敏感,通过记者的眼睛观察世界,记者看到后能够判断这个新闻线索是有价值的。假如对于“龙门吊”如果没有概念,就无法找到这个选题,所以需要记者去丰富生活阅历,达成足够的信息积累以提升新闻敏感性。
是不是好新闻,7分靠选题。以“消息”为例,第34届中国新闻奖里,一等奖、二等奖一共17件消息作品,标题里有“首次”“首个”“第一”字眼的消息作品有6个,表明主题重大、立意具有特殊性的选题还是比较吃香。像我们县级融媒体,接触重大主题有一定困难,题材上,寻找地方特色与时代的共振,透过地方的“小声音”洞见“大时代”或许可以找到突破。
如今这个时代,各个平台都有3秒效应,一条内容3秒内无法吸引眼球,就很难吸引普通读者去继续往下看。消息作为最常见,篇幅短小的体裁,如何抓住眼球促进传播,倒金字塔结构、华尔街日报体、悬念式结构、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等文本结构选择很重要。本文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核心信息前置,导语通过关键数据铺陈,主体部分进行事件陈述、数据支撑等,量化设备对企业的实际影响。结尾则通过升华将事件与传统产业升级挂钩。
一篇好新闻,肯定还需要“真实性”和“可读性”。“真实性”涉及新闻写作伦理。任何不确定的事实都需要再三核实,记者得遵守真实性原则。“可读性”就和文本语言挂钩,我希望通过学习优秀的稿件,完成新闻语言表达形式的积累。虽然AI展很快,很多文章AI写得很好,但不能因为AI的进步放弃我们自身的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