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岱西船舶修造基地快速发展,新增企业员工达8000人。为解决渔农民转产转业和船舶修造业人才瓶颈难题,岱西镇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建立共同体,实行同负责、同落实、同工作,有分有合,为乡镇主导经济培养人才。
据了解,群团组织都有各自固定的服务群体和对象。为发挥其优势,共同更好地服务本地经济建设,今年初,岱西镇党委提出建立乡镇群团组织共同体机制。在群团组织共同体中,共青团通过大力宣传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情况,吸引外出工作的青年回乡就业,如今年招收的第3期叉车司机培训班,来自杭州、宁波等地的本土大中专毕业生占一半左右;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后勤堡垒作用,在行车班学员中,70%以上都是女性;工会则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同时积极向上级工会争取省、市农民工培训基地项目。今年11月,舟山市首个农民工就业培训基地在岱西落户。
“群团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补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将群团部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工作重点确定为临港修造船企培训大量急需的紧缺人才。”该镇党委副书记傅剑波介绍,今年以来,群团组织共同体协助镇成校对内加强培训硬件建设,建造电焊工实操工棚等,完善教学设施,对外积极与县职业技术学校、舟山职业技校、宁波市有关培训机构联系,争取电焊工、钳工等师资力量的支持。
据介绍,乡镇群团组织共同体机制实施一年以来,协助镇成校培训高技能考证学员175名,尤其是叉车司机技能考证培训班,考证合格率达98%以上。目前,这些学员已被金海湾、晨业、海天等船企录用,群团组织共同培养岱西经济建设人才,有力促进了岱西镇群团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