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亭中心渔港是全国首批十三个列为国家级重点渔港的建设项目,也是舟山市最先命名的国家级中心渔港。1993年,县委、县政府把高亭中心渔港建设列为“八大兴岱工程”之一,并于1994年3月,由县第十一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作出决议。
高亭中心渔港东起高亭仙洲桥,西至浪激嘴发电总厂,全长4057米,港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可容纳1600余艘大型渔船的停泊、避风、补给、交易等。该工程于1993年初开始筹备,1994年8月29日举行建设奠基仪式。1997年末,完成一期主体工程,总投资2800万元。1998年6月,二期护岸工程动工,1999年4月竣工,总造价551万元。
“建设中心渔港,岱山面临着资金缺口大、拆迁难、技术人才少等困难,但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咬紧牙关、齐心协力把这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重大工程建设好。”当年担任高亭中心渔港指挥部副总指挥、渔港办主任,现已退休的徐光齐是该工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告诉记者,为推进中心渔港建设,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中心渔港的建设融入了岱山人民的心血。”徐光齐回想起那段时光时激动地说,岱山为把渔港建好,把各乡镇懂得水利知识的干部都抽调起来,充实到渔港开发建设队伍中。
“以前,渔船在高亭港停泊比较困难。遇到海水落潮时,渔民只能把船停在离岸几十米远的地方,然后光着脚走过很长一段滩涂才能上岸。”徐光齐说,渔港的建成不但提高了我县船舶停泊率,大大方便了渔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渔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更有效地增强船舶避风、靠泊装卸、交易的安全系数,改变了以往有台风渔船需往镇海、象山一带避风,无固定交易补给地方的局面。
随着“以港养港”、“以港促房”、“以房养路”等方针逐步落实,中心渔港建设效益日益显现。渔港陆域形成了五大功能区:修造船基地、渔需品供应基地、水产品交易中心、商贸旅游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在中心渔港的内侧,一条长近千米、宽40米的滨港大道与道路一边的商品住宅、办公楼、酒店宾馆等建筑物,构成了岱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群众誉称“岱山外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