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到2002年5年间,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力排万难,建成了全长65.5公里的29条高标准海塘,基本筑就了环岛“海上长城”,并经历了多次台风考验,成为海岛人民的生命线。
由于我县经常遭受台风暴潮的袭击,灾害频繁,且县内海塘多为泥石结构,难以抵御大潮的侵袭。特别是1997年11号台风期间,高亭县城3次被海水浸淹,全县损毁海塘22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亿多元,占是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6.7%,惨重的灾害损失使全县上下记忆犹新。
为从根本上解决海岛人民这一心腹大患,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千里海塘,保万千生灵”的号召,全面部署建高标准海塘的任务。1997年11月,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标准海塘建设规划,并与乡镇签订保质保量限期完成任务责任书。12月21日,全县干部职工和驻岱部队官兵共5000余人,参加岱东北峰海塘义务劳动,拉开了全县声势浩大的标准海塘建设序幕。
标准海塘建造需资金1.3亿元,除省、市补助外,我县还需自筹一部分。这对于当时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岱山来说,困难重重。县委、县政府深感“水患不除,祸害非浅,民毋宁日,政毋宁时”,秉着砸锅卖铁也要建成标准海塘的决心,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和受益单位共同投资,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为标准海塘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标准海塘建设中,我县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把好设计关、质量关和廉洁关。海塘设计因地制宜,迎潮面、塘顶、背水坡防护型式各异,大大提高了海塘整体御潮能力。
同时,海塘建设结合城市防洪和城市发展、渔港建设、观光旅游、水产养殖、绿化造林,提高海塘的综合功能,使建成后的海塘不仅结构坚固,并且还成为了一条沿海旅游线、风景线。
自标准海塘建成以来,全县减少灾害损失达25亿元,极大改善了我县投资环境,高亭、岱西、秀山等乡镇一大批企业落户海塘建成区内,成为岱山工业新的增长点,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