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的海岸线上,塔吊高耸;巨大的船坞内,万吨巨轮静静停泊。望着眼前这番景象,郑建海的嘴角缓缓舒展开来,这里就是他工作的地方——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最大的船舶修造企业。
今年37岁的郑建海是一名年轻的岱山工人。2年前,他来到金海重工,开始从事垂直自动焊作业。“没想到我们岱山能制造出一艘艘巨轮,驶向世界。”短短两年,他见证了金海重工的壮大。
“四船同坞建造”、“两船同时出坞”、“两船同时试航”、“半船沉浮定位”等多种船舶建造模式的创造,不断刷新浙江船舶建造新纪录。
“作为岱山船企的龙头,金海重工折射出了近年来岱山临港工业蓬勃发展的新气象。”郑建海为自己在这里工作,深感自豪。
2003年以来,浙江省明确提出要依托渔、港、景、涂等海洋优势建设海洋经济大省,为此,岱山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发展海洋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先后引进一大批船舶修造企业。 长涂金海重工、秀山常石集团、岱西船舶修造基地成为岱山三大修造船基地。
“大家都知道岱山是浙江省名副其实的船舶修造业基地。”郑建海笑着说,他的很多朋友都在岱山的船企工作。
一直以来,郑建海就是一名电焊工人,早些年他曾在汽配等企业工作。他的母亲曾经也是工人,虽然早已退休在家,但有时,母子俩会在饭桌上谈论各自的工作。
从母亲的口中,郑建海了解到早些年前岱山的工业情况。玩具、汽配、水产加工、微电机、化纤等作为岱山的五大传统工业,历史较为悠久。母亲告诉他,那时在这些企业中工作颇为自豪,这些传统工业作为曾经的岱山工业经济支柱,也留下了辉煌的历史。
然而,岱山传统产业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等因素,在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 这些传统工业颇受挑战。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一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役悄然打响。
在岱山船舶快速发展带动船配业发展的机遇下,不少传统工业企业纷纷向船配行业转型。由于岱山船配起步晚,缺乏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很多船配企业纷纷采取内引外联模式,与国内外名企“联姻”。
“现在这些企业都开始走上‘升级’之路。”郑建海说,看到这些年岱山的工业变化,他和母亲为自己是一名岱山工人而感到自豪。
新闻背景: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开发海洋经济”战略的指引下,岱山县内产业由单一的海洋渔业逐步转变为海洋经济产业。
60年来,岱山产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特别是2003年以来,在“开发海洋”战略的指引下,岱山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逐步引进日本秀山常石集团、长涂金海重工、衢山东邦船业有限公司,组建岱西船舶工业经济开发区等大、中型船舶修造以及船舶配套企业。工业产值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
而玩具、汽配、水产、海运、微电机等岱山传统产业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岱山三次产业比重调整转变为14.6∶52∶33.4,实现了“以渔为主”到“以工为主”的重大转变。目前,“二、三、一”产业结构明显,初步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县”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