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当放流的渔政船准确地泊在东经122度15分、北纬30度14分的岱山水道时,320余万尾大黄鱼苗种终于等来了回家的一刻。“又一批舟山大黄鱼回家了,这对阿拉渔民兄弟来说是一件大喜事。 ”端着放流盆的“浙岱渔15398”号船老大孙国定喜不自禁。
国家海洋局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盖广生和副市长王忠志共同端起了放流盆,将满满一盆大黄鱼苗种倒入了架在左侧船舷上的漏斗滑道中,大黄鱼宝宝顺着滑道一跃入海,扎进了大海的怀抱。它们的入海也拉开了此次中国海洋文化节大黄鱼增殖放流活动的序幕。“这里本来就是它们的家,今天总算是回来了,相信舟山的大黄鱼肯定有复苏的那一天。 ”作为唯一一名受邀参加此次放流仪式的渔民代表,捕了30多年鱼的孙国定不停地端起放流盆,“赶”着大黄鱼宝宝们下海,盼望着这些苗种最终能换回大黄鱼重新在岱衢洋中欢游。
市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介绍,舟山的大黄鱼品种主要就是“岱衢族”大黄鱼,得名的由来正是因为其主要生活海域就在岱山和衢山之间的岱衢洋。因此,岱山可以说是舟山大黄鱼的故乡,此次选择在岱山水道放流,也是为了给这些苗种选择一个最理想的生活环境。而324万尾大黄鱼苗种经过了三个月以上的育苗和暂养,完全达到了放流标准。
对岱衢洋而言,此次放流能够起到海洋资源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但大黄鱼的苗种存活率有多高、能否再现大黄鱼旺发的情景,则要看苗种生存的海洋环境和气候条件。“上世纪60年代我们出去抲鱼,一网就可以抲上1000斤,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大黄鱼突然就没了,现在是把它们请回来的时候了。 ”孙国定倡议所有渔民兄弟:共同保护好大黄鱼这一珍贵的水生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