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岱山,和在人心,谐在民声。这五年,岱山把越来越多的眼光投向“民生”,越来越多的政策围绕“民生”展开。这五年,和谐,一直是岱山发展的主旋律。
这五年,岱山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良性互动,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力落实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和谐岱山建设,让更多人感受着幸福、乐观、踏实。
这五年,岱山从税收、贷款、工商登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时采取一系列举措安置“4050”就业困难人员,城乡一体化就业创业体系基本形成。
这五年,岱山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60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有了每月90元的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并且差距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得到保障。
这五年,岱山的教育、卫生事业持续协调发展。教育均衡化发展进一步实现,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群众可在家门口看病。
这五年,岱山不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9年金秋,声势浩大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在全县蓬勃开展;2010年5月,20万军民同庆岱山解放60周年;2011年,建党90周年主题活动反响热烈。城乡联动,群众广泛参与,展示了岱山人“同舟共济、敢为人先”的精神。
这五年,岱山全面推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具有海岛特色的舟山渔民号子和渔民谢洋节(祭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充分展示了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内涵。由戏剧小品《军嫂情》改编的《军嫂上岛》走上“春晚”舞台,群众文化成果丰硕。
这五年,岱山深入推进“法治岱山”“平安岱山”建设,信访工作、安全管理等机制逐步完善,实现了治安秩序保持良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目标。不断提高的公众安全感,见证了岱山和谐发展的坚实足音。提高的公众安全感,见证了岱山和谐发展的坚实足音。
居住在干净整洁的宿舍,环卫工人们脸上露出微笑——这是感动的笑容;
参与着丰富多彩的活动,文艺爱好者嘴角漾着微笑——这是满足的笑容;
打理着蒸蒸日上的生意,再就业者眼里透出了微笑——这是自信的笑容;
这些微笑,已成为和谐岱山的生动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