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舟山日报刊登了《寻找“经理人”扩大“朋友圈”岱山“两团一客”助力文化礼堂》,据报道:岱山县东沙镇非遗传承人王国定最近多了一个“心事”:他的渔绳结店被确立为东沙文化礼堂“分堂”,牌子挂上去了,怎样把文化礼堂的作用发挥好,还需要好好策划。
王国定的绳结店位于东沙古渔镇,2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绳结,一艘用渔绳编成的船模十分抢眼。“以前就是给人家看看,有喜欢的买一点去。”王国定说,挂上了这块牌子,以后就更要注重宣传海岛特色文化,走出去或者在店里开展一些现场教学活动,争取让小店不仅游客爱看,本地人也爱来。
今年以来,岱山探索文化礼堂管理应用新模式,创新引进社会公益团体、商业团体、青年创客等“两团一客”力量,充实文化礼堂“朋友圈”,拓展精神家园的功能外延,为文化礼堂长期有效发挥作用增加内在动力。
引入商业团体参与文化礼堂经营,但文化礼堂的公益性质并未改变。“一方面文化礼堂的载体更多,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也能为这些店铺增加人气。”岱山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旦被确定为“分堂”,首先必须承担一定的公益宣讲、服务、活动义务,在此基础上从事经营活动,最终达成双赢目的。
新鲜血液的流入,为文化礼堂带来了一股新风。和王国定一样,岱山县爱鑫社会公益服务中心、海梨园越剧社、乡音文艺爱好者协会等10个优秀团体也被选作文化礼堂的“职业经理人”,以“轮值堂主”形式进驻首批试点文化礼堂,轮值时间为每个礼堂一个月。每月第一个星期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为“文化礼堂公益日”,“轮值堂主”以志愿服务、礼堂驻点等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他们带来的都是群众有需求的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周到,很受欢迎。”沙洋社区文化礼堂管理员钟岱红告诉记者,试行一个月来,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常有人主动来打听下一场活动的内容。
社会团体、商业团体和青年创客看上去和文化礼堂风马牛不相及,但是通过双方的“联姻”,可有效提升文化礼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加文化礼堂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最终使群众从被“请进来”变成主动“走进去”。
目前岱山已有复古渔船店、鱼骨画店、渔民画店等6家商铺和民宿设立文化礼堂“分堂”,另有1个创客团队入驻文化礼堂并担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