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是“天下第一难”的事,但如果真正把工作做实了,也能收获人与人之间最朴实的温情。
从7月18日大岙片区正式启动签约程序,到11月6日,最后的御景苑北侧地块签约期截止,近4个月的连轴转,岱山县治危拆违指挥部大岙片区第三工作组组长吴剑宏看上去越发清瘦。但他心里很温暖:前两天,两家被征收户搬新家,特意送蛋糕到吴剑宏家里,分享乔迁之喜。
10天完成原技校南侧地块签约,20天完成御景苑北侧地块签约,大岙片区5个区块实现总签约率98.7%,841户城中村居民离新房梦更近了一步。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5+2”“白+黑”的辛苦付出,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运用,更是将心比心、共同憧憬城市蝶变的情感交流。
发扬铁军精神 跑出加速度 政策宣讲“追”到宁波
采访时,被征收人王建华老两口经过窗外,看到高亭镇综治办副主任、大岙片区总组长姚志刚在里面,便笑着推门进来寒暄。“一开始阿伯是坚决不愿意拆的,门都进不去。反复做工作思想通了以后,现在反而有了老熟人的感觉。”姚志刚笑着说。
赶在签约期截止日前,吴剑宏和同事们专门跑了一趟宁波。一大早出发,半路车子爆了胎,赶到宁波市第六医院时已经是中午12时。由于被征收人不愿透露病房号,大家顾不上吃饭就开始打听。
一小时后,终于在住院部20楼找到了被征收人。对方正陪着爱人静养等待手术,吴剑宏将他请到病房外对话。反复宣讲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一遍又一遍帮着算经济账,双方都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见面了。“不管什么原因,我们都希望能再加把劲。”吴剑宏说,被征收人一时间有情绪可以理解,但作为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政策讲清讲透。
这是吴剑宏第一次参加拆迁工作,感触良多。城中村改造不仅要算城市蝶变的大账,更要算好老百姓的经济账、幸福账、子孙账。真正替被征收人把账算细算实了,老百姓就会用最朴实的情感来回应。
“一开始老百姓不理解,被说两句是家常便饭。”大岙二村妇联副主席刘淑燕就曾经碰到过一块“硬骨头”:张菊兰老人家住技校南侧地块,由于家庭意见不统一,张阿婆坚决不同意在征收补偿协议上签字。一晃就到了签约截止期,大伙都替阿婆着急。政策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如果还不签约,签约奖等奖励阿婆就拿不到了,对于70多岁的老人来说,这个损失挺大。当天下午,刘淑燕和同事们一连三趟上门,村干部、老党员、老娘舅齐上阵,帮助老人算好经济账、统一家庭意见,最终在当晚10时,阿婆在征收补偿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过了一周在社区碰到张阿婆,阿婆打招呼说:‘阿囡啊,晓得侬是为阿拉好,就是年纪大了说话不中听,别记阿婆仇啊。’”刘淑燕说,这声招呼让她心里感到很温暖,觉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载着阿婆选房子 点滴小事留下暖心瞬间
刘淑燕收获了一句“道歉”,吴剑宏则接到了一个感谢电话。
电话是75岁的王荷珏阿婆打来的。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空了就跳跳舞、养养金鱼,对于城中村改造,王阿婆举双手赞成,但却有一个担忧:心里想选择货币安置然后购买新房,可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一家家去现场看房实在是力不从心。
“阿姨,你要是相信我,我给你找房子去。”了解到王阿婆的想法后,吴剑宏自告奋勇。
王阿婆的第一意向是峰景湾小区。吴剑宏直接找到了售楼处,把符合阿婆要求的房型全部抄了下来拿给老人看。可惜都是毛坯房,装修耗时耗力,阿婆只好放弃。第二天,吴剑宏干脆开上私家车,拉着阿婆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挑。最后,阿婆选择了蓬莱阁小区一套精装小户型,不仅住得舒服,离女儿家也近。
“确实很辛苦,但是想想又蛮有成就感,老百姓真正记着你的好,这种感觉很温暖。”姚志刚介绍,大岙片区有将近四分之一的被征收户家中有70岁以上的老年人,帮助他们解决好后顾之忧是指挥部始终坚持打好的“服务牌”。除了帮忙联系临时性安置住房,指挥部还专门开辟场地供老百姓存放大件物品,从旧家具到老木头,这些居民家中的“宝贝”在安置过渡期内不至于被迫舍弃。
暖心的服务让被征收户们收获了满满的感动。而几个月来和工作组朝夕相处,他们的一些选择同样让工作人员为之动容。
大岙敬老院是2003年由民间集资建成,526位集资人既有大岙一村、二村的居民,又有外村的热心人。同时,土地是二村的,房屋是一村的,复杂的情况让征收补偿问题十分棘手。“在多次沟通协调后,确定了在安置小区建设若干老年活动室的意向方案,给村里的老人一个精神家园。”姚志刚说,让工作人员没有想到的是,在同意这一方案后,敬老院管理委员会主动提出,将一部分征收补偿款拿出来做慈善,让更多的困难群体能够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