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城中村改造,我县堪称大手笔:共涉及12个城中村,涉及征迁4646户家庭,总征收面积达53万平方米有余。
从零星到连片,从破题到攻坚,一串串数字,体现了我县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决心和执行力;从杂乱无章到鳞次栉比,从忧居到优居,岱山正不断朝着“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之城发展。
集结力量 有的放矢,氛围先行
城中村改造作为“全域全景海上花园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发展工程。
常言道,“谋定而后动”。自城中村改造号角吹响以来,我县成立县治危拆违指挥部,统筹制定全县治危拆违工作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治危拆违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017年9月,全县城中村改造动员大会召开,集结号角正式吹响。县主要领导挂帅指挥,成立治危拆违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则组建“一中心三片区”组团模式,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坐镇,1名县领导联系、1~2名科级干部具体领衔,每个组团下还设多个动迁小组、确权组、司法调解组、攻坚战小组等。
针对各个地块的客观状况,在调查摸底阶段,县治危拆违现场指挥部各片区共170名工作人员全体“下沉”到一线,不仅“到户”,而且“到人”,确保信息摸透,政策宣传到位。
齐心协力 用辛苦指数换取征迁速度
城中村改造是一场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坚决打赢的攻坚战。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改造难题被一个个攻破。
全体城中村改造一线工作人员务实的态度、实干的作风、啃“硬骨头”的精神是城中村改造工作快速推进的有力保证。
东海片区历史遗留问题、集体土地买卖纠纷问题较为突出。其中,有一户居民不认可土地证上登记的土地使用面积,拒绝签约。为彻底弄清楚情况,东海片区确权组成员多次上门实地查看、勘测,并反复查阅相关资料。最后,根据土地审批面积相关文件,为该户被征收人争取了该享有的面积。
山外片区动迁六组单组“承包”125户(包括4个宗堂)被征迁户。组长杨太明从一个“门外汉”,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征迁政策,每天起早贪黑,将心比心为村民出谋划策,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有效快速推进签约工作。最终,在他的带领下,组员们取得100%的签约好成绩。
事实上,在各片区签约期间,县治危拆违现场指挥部每晚召开工作例会,进行问题“一对一”分析,在政策范围内尽最大可能予以解决。“白加黑”“五加二”是全县几百名征迁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进城”安居 百姓共享城市红利
“阿拉拍手欢迎改造,以后住到小区里,儿子对象也更好找。”山外渔业村渔嫂李金秀说。比李金秀更早享受到城中村改造红利的东海村村民邵永兴老两口。
邵永兴老两口,原住于高亭镇东海村南岙安定路84号,是东海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的征迁户之一。2017年11月,东海片区城中村改造签约工作还并未完成。出于对政府办事的信任,老两口早早寻房,订了一套位于蓬莱新村3小区的二手房。“富贵平安家和顺,荣荣昌盛事事兴。”3幢南岙的老旧房屋,换成了如今宽敞明净的新住宅,老两口现在想起来还乐呵不已。
此外,为让高龄动迁老人及特殊人员后顾无忧,自2018年以来,我县加快了临时安置房改造工程。“现在住得很舒坦,一想到再过两三年还能住上新楼房,心里就更喜欢了。”86岁的动迁老人孙桂玉说道。
他们的经历,正是我县几千户征迁家庭的一个缩影。
截至2018年6月,我县已基本完成大岙一、二村、东海村、闸口一、二村、山外渔业村、山外农业村7个城中村拆迁改造和大峧山村1个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
接下来,我县仍将奋力抓住发展机遇,继续城中村改造鼎力攻坚,以惠民生为本,拓宽融资渠道,提升配套设施,圆群众安居之梦,实现全景全域海上花园城的建设之梦。